当前位置:爱农百科网 > 畜牧养殖 > 猪禽养殖

禽类疫病有哪些

2024-02-24 13:41

禽类疫病有哪些

1. 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这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也能传染给人,危害人的生命安全。

2. 鸡瘟

鸡瘟是鸡瘟病毒引起的鸡、火鸡和孔雀等多种禽类动物感染的接触性传染病。此病毒可引起鸡的急性、高度致死性败血症。鸡瘟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病毒株在毒力和抗原性上存在差异。鸡瘟病毒对各种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病毒在56℃存活1小时仍有致病力,60℃存活半小时,70℃存活10分钟,80℃存活5分钟。在4℃可保存数月,在-70℃冻存48个月仍有活性。1%火碱、1%来苏儿、0.5%过氧乙酸能将病毒灭活。

3. 鸡白痢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病,主要通过带菌种蛋和带菌鸡横向传播,雏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4. 禽霍乱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疾病,主要侵害家禽和野禽。该菌抵抗力不强,对干燥、热力、常用消毒剂都很敏感。

5. 鸡痘

鸡痘是一种由痘病毒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多发生于鸡群中,夏秋季节多发。鸡痘病毒一般分为皮肤型、粘膜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此病主要通过皮肤损伤或蚊虫叮咬而感染发病。

6. 鸡败血支原体感染

鸡败血支原体感染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该病潜伏期长、病程长、死亡率低。主要通过带菌种蛋和带菌鸡横向传播。

7. 鸡球虫病

鸡球虫病是一种由艾美耳球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多发于3月龄内的鸡,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死亡。此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

8. 鸭瘟

鸭瘟是一种由鸭瘟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潜伏期2-5天,最长达10天,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患病鸭精神萎靡,行动迟缓,头颈缩起,翅下垂,尾羽下垂,羽毛松乱,两腿麻痹无力,伏地不起,以喙触地移动。病鸭食欲减退或废绝,渴欲增强,排绿色稀粪。鼻腔有粘液流出。喙端和蹼蹼发绀。产蛋母鸭的产蛋量显著下降或停产。剖检突出的病变在消化道,食道和泄殖腔粘膜有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出血斑块和溃疡灶。真胃粘膜表面有数量不等的出血斑点。心包和心外膜有出血点。雏鸭感染后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明显的肝炎症状。鸭瘟对各种年龄的鸭子都可感染,但成年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雏鸭低一些。预防本病应定期注射鸭瘟疫苗。本病目前尚无治疗药物。发病初期使用抗鸭瘟血清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9. 鹅瘟

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鹅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排灰白色或黄色稀粪;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和水肿;有的附有假膜;肝肿大和脂肪变性;胆囊肿大;脾脏肿大;心包和心内膜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沉积;肺部有弥漫性出血斑点;气囊混浊和有干酪样渗出物;盲肠和结肠黏膜有溃疡。1月龄内的雏鹅最易感染本病;2-3周龄的雏鹅发病率最高;4周龄以上的雏鹅很少发病;成年鹅不发病;番鸭也能感染发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污染的饲料、饮水、垫草和用具等都能传播本病;最易感的是1-2周龄的小鹅。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