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文学艺术 > 红楼梦中贾政的人物特征以及贾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红楼梦中贾政的人物特征以及贾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023-10-08 09:26

  1。堂堂正正装迂腐

  贾政,字存周,工部尚书,贾母次子。他是儒家统治思想的体现。儿子贾宝玉的叛逆思想让他非常不满,经常骂他“畜生”、“该死的奴隶”。曾亲手拿起一块大木板,狠狠地打了宝玉,又用绳子勒死了宝玉。由于贾母、王夫人的阻挠,宝玉才没有被勒死。

  他是一个典型的伪君子。他嘴上讲仁义、讲道德、宽待,实际上他对奴隶的斥责是:“等我有时间,我先把你们的皮剥了!”其侄子薛蟠被打死。他公然徇私舞弊,触犯法律;他最热衷于与腐败暴力的嘉峪村交往;当他出征江西粮道时,在他的纵容下,部下猖獗违法,公然收受贿赂。他无能又孤独。当他的孩子和亲戚们聚集在一起说说笑笑时,他的出现会让大家屏住呼吸,无聊至极,以至于贾母不得不“把他赶出去休息”。当锦衣军来视察贾府时,他只会“跪地磕头”,跺脚,叹“惧”。

  2。封建礼教下的“君子”

  贾政住在荣国府的一个大户人家。他自幼喜爱读书,接受儒家思想,受到封建传统的束缚和戒律。他的行为和言行更能说明这一点。在第二章中,曹雪芹借《冷子行之口》说贾政“自幼喜读书,其祖父尤爱读书”。他此时读的书,未必是《四书五经》,也未必能理解为像宝玉那样的旁学杂集。它可能包括诗歌、歌曲,甚至是《西厢记》和《牧丹亭》等禁书。而“爷爷最爱”就是说他受到爷爷的宠爱,就像宝玉受到贾母的宠爱一样。这也是他的“童心”本质得以表现的基础。贾政长大后,完全处于封建制度之下。产品。说起贾政,很多人都会想到一张严肃、刻板的脸,就像一个封建道德家。在家庭中,贾政严格要求自己,勤于修身,细心经营家庭。他处处按照儒家教条来规范自己和部下,不敢太过分。他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成龙教导儿子的严父形象、经营好家庭的父母形象、尽孝道的孝子形象。不幸的是,他生错了时间。他身处封建时代后期的复杂矛盾之中,他的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阴谋最终落空。

  尤其是在贾政与宝玉的冲突中,他强烈地体会到了封建礼教下的“君子”形象。他殴打宝玉的情节,将矛盾推向了极致。作为百年名门望族的一家之主,作为儒家文化熏陶的严父,贾政只关心家族的利益,很早就选择了宝玉的未来。他每天都不管宝玉在想什么,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而严格约束着宝玉。在身体上和精神上,在中国封建社会,男性处于统治地位,男尊女卑的观念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贾政还强迫宝玉接受最正统的封建教育,努力升官,做官。

  而宝玉是一个冲破封建教条束缚、追求个性自由的新人。他不爱看书,贾政却非要他看;他不喜欢写八篇文章,但贾政坚持要他写;他不喜欢做这些事。他喜欢和鄂官博带的那些人交往,却强迫他出去应酬;他认为,广阔的世界,只有女孩子的地方,是一片净土,贾政总会把他从这片净土中拉出来,而他的母亲总会来毁灭这片净土,他的叔叔、兄弟、侄子等人总会来玷污、践踏这片净土。宝玉默默承受,父子俩的关系越来越差。贾政从来没有反思过儿子为什么会这样,也没有跟宝玉说话。面对心爱的儿子的背叛,他只能表达无奈的悲伤和绝望。

  3。为政要清正廉洁

  虽然迄今为止,对贾政形象的研究几乎一致地将他定义为封建制度和伦理传统的捍卫者。甚至有人直接将其概括为“伪善”、“假(贾政)经典”。这种说法固然有道理,但不可否认的是,贾政的形象定位于封建传统文化之中,他身上体现了所有那个时代的色彩,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积极的一面。首先我们来看看贾政的性格。他自幼读书,读好四书五经,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凭借个人的力量走上了仕途。作为一个男人的儿子,在家里,贾政只听贾母的命令。他尽一切努力让母亲开心。主观上,他努力成为符合儒家标准的孝子典范。作为一个慈父,他爱自己的孩子,希望与孩子沟通、亲近。比如,在第二十二回猜谜语时,“贾政知道是荔枝,就故意乱猜,罚了很多东西,最后才猜对了”。轮到贾政出谜语让贾母猜时,他低声把答案告诉了宝玉。宝玉明白了,悄悄告诉贾母。贾母想了想,确实是对的,便说道:“是砚台。”贾政笑道:“是位老太太了,一看就猜出来了。”然后又献上大大小小的盘子新奇奇物,让贾母感到“高兴极了”。

  一向拘谨矜持的贾政,也做出了一些喜剧小把戏,但这并不是虚伪,而是真情流露的自然流露。我们来看看他的当官经历。贾政脱离家庭进入社会后,主观上尽职尽责,勤政政事。他始终以儒家官方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努力做一个“在其位上求最好”的人。 “他的政府”,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但此时,正是封建社会末期,官场腐败彻底,道德败坏,信仰陷入危机。他信奉的儒家信条“天下皆污,唯我独尊”已经成为过去。 ” 结果,清官贾政虽然主观上“为政较为勤勉谨慎”,但客观上却陷入了孤独寂寞的悲惨境地,成为了一个无法纯洁迂腐的悲剧人物。

  贾政的官场适得其反,放江西粮道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初到时,他“只顾做官”; “如果他真心想查处,就不会接受州县的任何馈赠。”然而障碍接踵而至,他很快就陷入了孤身一人、四面楚歌的悲惨境地。一是“长辈带着怨言离开”;然后,官吏、鼓手、执事们“扶先进、扶后”,以消极、缓慢的工作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从那时起,他们就觉得一切都不如意了。”那时,节度使生日,他没有钱送礼物。起初,贾政还是想一意孤行,清官到底。管家李十二第一次用钱试探贾政时,“被贾政骂了”。当能言善辩的李十二第二次开口时,贾政不为所动,想要坚持到底。但后来,贾政的本意是在老鼠横行的官场做一只捉老鼠的猫,但由于客观肮脏的现实,在李十二痛苦解释的怂恿下,他的心态失去了平衡。价值观发生了转变。最后,纵观贾政的生活,贾政平时喜欢读书、说话,身边也有很多清客朋友,方便交谈。他非常有爱心,也很有才华。那些与他关系密切的庆轲相公,从来没有见过他提过建议。看得出来,他并不是随意推荐人的。但他却很重视自己的妹夫林如海——他是个妓女。于是,我立刻就很重视姐夫推荐的贾雨村。当我见到并考察它时,我非常欣赏并强烈推荐。

  4。封建末世悲剧的缩影

  曹雪芹独特地将贾政置于贾氏家庭与社会两个世界之中。通过反复比较小看大、大看小,充分提醒贾樟柯政治家的无能、治理国家的无能、一切的无用和无奈。这是人生的悲剧,说明人生的一切都是空的。只有回归自然,回归自然,才是最好的归宿。如果我们想象一下,贾政出生在封建社会的汉唐盛世,他在家庭中严格要求自己,做事尽职尽责,带头做出表率,一切都是为了家庭,他自然会成为家族治理的典范;他会忠于职守,诚实做人,一丝不苟地对待社会。这种做法自然可以成为忠臣的典范。但可惜的是,他出生在末世,末世之中,所以他成了一个无用的多余之人。在家庭里,他不得不对付贾赦、贾琏、贾珍等人的偷窃、败家行为,他也不得不对付宝玉的不听话、任性。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庭一步步恶化,家风一天天败坏,家财一天天枯竭。绝望无助的他只能为心爱的家人的葬礼唱挽歌。这是贾政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是封建制度和宗法社会把贾政塑造成了现在的样子,但在他一丝不苟、一丝不苟的时候,却是一个忠孝之人。那时,封建社会已经结束。

   他不被视为“严父”(贾宝玉没用),也不被视为“慈父”(元淳入宫,谭淳远嫁),更不被视为“孝子”。贾母并不认可他的“育儿模式”,而且矛盾屡屡,“忠臣”们也未能成功,最终落得没收家园的下场。白茫茫的大地竟然如此干净!这样凄凉的结局该是一种怎样的悲凉悲凉的心情?难道说贾政是天生的吗?不仁不孝不义虚伪?当然不是,是社会制度塑造了他又毁灭了他.最终贾政只能作为封建末期的凄凉人物永远定格在人们心中。

  曹雪芹根据儒家“修气、和”的文化理想,精心塑造了贾政独特的形象。他想把他塑造成儒家文化中孝子、严父、忠臣的典型形象,然后将他置于传统文化与封建末世的交织点以及两者的冲突之中,形象地表现出来。表现了贾政事与愿违、屡遭指责的人生困境:没能成为忠臣,没能成为严父,父母没能治家。孝子若不能尽孝,一生就是一场悲剧。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