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历史事件 > 《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全文介绍及其历史影响

《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全文介绍及其历史影响

2023-10-08 05:50

《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泛指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这是一个解决德国统一“外部问题”的条约。签字仪式于 1990 年 9 月 12 日在莫斯科举行。

  来源

  1945年8月2日,波茨坦会议结束后签署了《波茨坦协定》。条款规定,盟军将占领并管理德国,并将德国与波兰的临时边界划定为奥得河-尼斯线。根据《波茨坦协定》第1.3.1条的规定:该协定将是暂时的,当足以实现这一目的的德国政府成立时,最终将被与德国的和平条约所取代。 “德国问题”随后成为冷战的标志之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建立统一的德国政府的努力才取得一些小进展,以促成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的签署。问题。

  随着柏林墙的倒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东德人民创建一个统一、民主、完全主权的德国的愿望变得清晰起来。德国人愿意接受《波茨坦协议》,使得有关各方有可能通过谈判达成最终解决方案。 1990年9月12日,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在莫斯科签署,为同年10月3日两德统一铺平了道路。

  内容

  《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规定,美国、苏联、英国、法国放弃原有在德国(包括柏林)的特权;到1991年3月15日,统一的德国将拥有完全的主权; 1994年苏联军队从德国撤军;德国同意将军队人数限制在不超过37万人,其中陆军和空军人数不超过34.5万人;德国还承诺不拥有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特别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仍然适用于统一的德国;不允许其他国家在前东德驻扎或部署核武器和运载工具;东德将成为无核区。

  该条约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德国确认其与波兰的国际边界,以及 1945 年战败后割让的领土,以防止德国未来对奥得河-尼斯线以东的领土提出主张。德国还同意与波兰签署一项单独的条约,确认两国之间现有的边界。德国-波兰边界条约于1990年11月14日签署。

  虽然西德和东德作为两个实体签署了《德波边界条约》,但其批准是由统一的德国按照条约规定完成的。

  影响力

  纳粹德国战败后,盟军和苏联分别占领了西德和东德,并在战后限制了东德和西德军队的规模。二战结束后,同盟国对德、意、日三国实施了“轴心国条款”,规定德、意、日三国禁止拥有核生化武器、巡洋舰、航空母舰、核潜艇等。动力潜艇、战略轰炸机、弹道导弹和游轮。导弹和​​其他进攻性武器。虽然意大利最终在欧美盟友的允许下解除了建造轻型航母的禁令,但德国的基本国策本身就是防御性的建军战略,因此并没有合法地研制出限制发展和拥有的武器。 《轴心篇》。

  冷战期间,东德和西德处于冷战的最前沿。因此,前苏联和美国分别在东德和西德部署了重兵力,包括弹道导弹、巡航导弹、远程轰炸机。与此同时,敌对双方都将东德和西德纳入己方。在“核保护伞”之下。

  两德统一后,由于一贯实行防御性建军战略和该条约的规定,德国海军仅有柴电潜艇;此外,由于该条约的规定,德国不得主动攻击其他潜艇。该国优先享有宣战权,而德国在北约的军事力量仅用于支援美、英、法等先发制人的攻击方。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