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历史事件 > 关于木偶戏的历史典故

关于木偶戏的历史典故

2023-10-05 02:41

周穆王西巡,越过昆仑,登上燕山。回来的路上,在到达国境之前,我遇到了一位名叫偃师的工匠,他主动献出了自己的技艺。穆王召见他,问道:“你有什么本事?”偃师回答说:“只要是大王吩咐的,我都愿意尝试。不过我已经做出了一些东西,希望大王先看看。”

穆王道:“明天拿来,我陪你看看。”第二天,偃师来见周穆王。穆王召见他,问道:“谁与你同来?”

偃师回答说:“我做了歌手和舞蹈家。”穆王惊讶地看着他,只见这位歌舞艺术家走路时快时慢,上下俯身自如,跟真人一模一样。多么聪明啊!它低着头唱歌,它的歌声与旋律相配;它举起双手跳舞,舞步配合着节奏。它的动作千变万化,为所欲为。

穆王以为他是真人,便召来心爱的盛姬和妃子们观看其表演。演出快要结束的时候,歌舞艺人眨了眨眼睛,去逗弄穆王身边的妃子。穆王大怒,要立即杀掉偃师。偃师大惊,立即将歌舞者解散,拿给穆王看。原来,整个东西是由皮革、木材、树脂、生漆、粉笔、黑炭、朱砂、青果冻等颜料制成的。

穆王仔细一看,里面有肝、胆、心、肺、脾、肾、肠胃等。外面有肌肉、骨头、四肢、皮毛、牙齿、头发。虽然都是假的,但也没有少什么。将这些东西重新组合起来后,歌舞艺术家又恢复了原来的状态。穆王欲除其心,而口不能言;肝脏被切除,眼睛就看不见了;如果肾脏被切除,双腿就无法行走。

穆王遂感叹道:“人的技艺能与天地之性有同样的效果吗?”他命令随从的马车将这位歌舞艺术家带回国。

鲁班做的梯子、莫斋做的木鸢被认为是他们技艺的最高境界。他们的学生贾东门和秦华礼听说了偃师的技艺,分别告诉了老师。结果,这两位老师傅一辈子都不敢谈论他们的手艺。相反,他们只能用做木工时使用的圆规和尺子勤奋学习和练习。

《偃师施术》是列子根据战国时期科学发展而创作的原创科幻寓言。传说中,这位由人造材料组装而成的歌舞倡导者,不仅长相酷似真人,能歌善舞,而且还有思想。情感,甚至情欲,可以是假的,也可以是真实的,这一点甚至比迄今为止创造出来的机器人还要好。寓言中的奇幻故事利用了战国时期的科技成果,以当时科技的发展为起点。其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对当时墨家代表人物倡导技巧的探讨。

《周礼》的《冬官》部分在汉初已失,后来又增加了《考工记》来代替《周礼·冬官》。 《考工记》是一本关于制作技术的实用而具体的书。它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最早描述官府工艺品制作工艺和质量规格的书籍。据后人考证,《考工记》成书时间约为春秋战国初期。它是春秋战国初期有关手工业制造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汇编。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工艺品制造的科技水平。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种用于陪葬的“俑”。据《礼记·檀弓》记载,孔子“谓以之为俑者,不仁”。郑玄注:“俑为木偶,面容如人。”黄侃树:“机械被热情地启动,所以叫雕像。”孔颖达正一:“木头被雕刻成人形,会自动启动。他们和人类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没有灵识。”又《孟子·梁惠王》:“仲尼曰:谁造最早的俑,就没有子孙?他们是用来模仿人的。”

焦训《孟子正义》:《广雅》引(张揖)《埤苍》曰:“俑为木人,埋有障壁,能跳跃,故名。” “如果它们看起来像人类,就说它们看起来像人类。它会转动和跳跃。”可见,木“人偶”是通过简单的机械可以自行转动、跳跃的木人。

春秋末战国初,公输盘能砍竹木成鹊,墨子能制“飞三日不聚”的木鸢() 、《韩非子》、《淮南子·齐俗训》)。据汉代记载,先秦有一种自动木人,可以驾驶木车、木马行驶很远的距离。公叔造木人,驾木车木马,载其母,驾而不还(《论衡·儒增》)。

“偃师早章”、“雪谈雪月”、“扁鹊心变”等寓言,都与周代司空控制下的工部手工业制造的科技水平密切相关。 -秦。列子根据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创作,充分发挥了他独特的想象力。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