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历史事件 > 曹操到底有多节俭?吃饭的时候只有一道荤菜

曹操到底有多节俭?吃饭的时候只有一道荤菜

2023-10-04 06:59

曹操每餐吃什么菜?如果不了解曹操,很多人可能会想象他会受到像皇帝一样的待遇,每餐都有美食。但如果你有一些了解的话,你就会知道曹操其实是非常节俭的。与人们想象中的状态相比,曹操可以说是极其简单。那么他节俭到什么程度呢?让我们看看这些例子你就知道了。

曹操堪称东汉三国时代的“第一”:政治、军事、文学才华堪称极致;他的节俭也达到了极致。

很多人可能会把曹操的政治、军事、文学才华和他生活上的节俭割裂开来。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曹操的节俭是与其他人才有关的。他的正直促成了他的政治和军事成就;他的政治和军事生涯培养了他的正直。

节俭干净,家里吃饭只有一盘荤菜,不许烧香

我们先来说说曹操生活中的节俭。我不会重复读者已经熟悉的故事。我们来挑几个细节。

曹操的《内诫令》里有这样的文章:“器物刚装修不好”。主要的想法是我不喜欢装饰华丽、引人注目的器皿。例如,旅行箱是竹子做的,里子是用粗布缝制的,“以丝衣、粗布为里子”。曹操背着这么简单的行李箱上前线,这就是他的正常状态,“我平时用的就是这个”。

说到吃的,家里的饭菜就只是“一荤”,就是荤菜而已。曹夫人和卞兄甚至还请了兄长一家人吃饭,但他们连鱼肉都没有,心里十分孤独。

东汉时期,人们喜爱焚香。比如曹操的谋士荀彧,被称为“荀陵祥”或“令君祥”,可见荀彧喜欢上香。据《襄阳记》记载,荀彧每坐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就会香三天。荀彧是曹操的部下,经济条件并不比曹操好。熏香如此之多,说明曹操还是买得起的。谁知道曹操会不喜欢这样呢?他在《内诫令》中说道:“昔日天下刚立之时,我家禁香。”曹操的女儿也爱美,但是她不能跟风,所以后来嫁给了汉献帝,最后熏香是皇家的标准。曹操也后悔了,并表示自己不能禁止出嫁的女儿抽烟。他“恨原禁香未尽”,恨不得执行原禁香。

当然,曹操也不是死板的,所以也有例外的情况,他允许适当的烧香来去除房间里的异味。当时的香大概也起到了空气清新剂的作用,可以去除室内异味,所以曹操允许“屋不净,听枫胶灰香烧”。这完全是从实际的角度出发,也是出于必要。

曹操至死都是孤独寂寞的。在他去世之前,他命令家里的妇女们要自力更生。

从这些细节来看,曹操对于物质享受并不是很感兴趣。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自我期望“我不属于我自己,我不敢自私”

历史上,清正廉洁、为民奉献的人,一般都是有使命感的人。这类人对事业充满热情,对事业有强烈的渴望,但对物欲却很淡漠。曹操就属于这一类人。

建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213年,汉献帝欲封曹操为卫国公。曹操在给汉献帝的回信中谈到对自己的期望时,是这样说的:“非我亲生,我不为之”。敢于自私。”这意味着我的身体不属于我个人,我不敢只顾自己而有任何自私的动机。这句话虽然有点自作多情,但曹操确实没有说出来。出来谋取私利,是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

曹操最初的人生规划就是当一名郡守,“树名声”,“除污秽”,消除地方丑恶现象,让世人了解他的志向,树立良好的郡守形象。他自己。后来形势逼迫他回家,但他并不着急找工作。相反,他打算用二十年的时间努力学习和锻炼,“秋夏读书,冬春狩猎”。但碍于形势,他的主观愿望无法实现,只得出征南北,“为国征贼”。

呆在家里的时候,他学习、打猎;外出追贼,立功。进退之间,他没有太多的私心,只有使命感。没有自私和贪婪,你就能为自己的事业腾出更多的空间。事实上,他也为智慧腾出更多的空间,让自己的事业更加得心应手。

庄子曰:“欲深者,秘密浅。”对于太贪婪的人来说,智力不是问题,智慧才是问题。曹操经常夸耀自己的智慧。当他去西北与马超作战时,许多人聚集观看。曹操指着自己的头,嚣张地说:各位,我没什么可看的。我没有三个头和六个手臂。我脑子里只有很多东西。只要一点点智谋,“只要多一点智慧”。为什么要“多智慧”?这与他的物欲相对淡漠有很大关系。

所以,《魏书》记载,曹操每次出征,都会“轻松自如”,若无其事,然后“变幻如神”。从“从容”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平静,从他的平静中,我们可以看到淡泊,从淡然中,我们可以看到智慧。因此,他在战斗中不慌不忙,常常能克敌制胜。其实这一点与诸葛亮颇为相似。

只有诚信服务自己,才能以财富服务他。至于曹操的慷慨,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也都知道,老曹对关公非常慷慨:三日小宴,五日大宴;马上有金蹄,下马有银蹄;又赠锦袍,送赤兔一只。细节有些夸张,但还是有历史依据的。史书记载,他“得贵重之物,赐予有功者,劳苦有功,不惜付出重金”。如果他得到了奢侈品,他会立即奖励那些有功德的人,只要功德足够。如果得到了,绝对不会吝啬金钱。正是因为曹操对自己吝啬,倒空了自己的贪婪,所以他才能腾出这么多的财富来奖赏别人。这也是为智慧腾出空间的体现。

所以,曹操的节俭和廉洁,培养了他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成就了他的伟业。在东汉末年的纷争时代,如果贪婪太强烈,就会阻碍智慧的运用,被其他军阀消灭也是分分钟的事情。比如董卓、袁术、公孙瓒,都是一时英雄。而董卓、公孙瓒私建城堡,积攒粮草财宝,以为可以安心,却死得最早。袁术当了皇帝,极其奢侈,“奢侈到极点”,结果就死了。他是第一个得到它的人。临死前,他认为米太粗糙,要了蜂蜜。可见,诚信不仅是一种个人品格修养,更是一种必备的政治军事素质。

历史秘密曹操赏赐关羽还是从牙缝里救出来的

看历史人物,不能只看个人功绩,更要看时代。时代也在塑造人物。更具体地说,是时代的需要塑造了人物。

曹操创业时,物质条件极其困难。东汉社会遭到极大破坏,饥荒遍地,粮草供应十分成问题。曹操与吕布在北方激战,多次撤退。并不是他们打不过吕布,而是因为粮草用完了,不得不回去寻找。

大家都记得陈琳为袁绍写的痛斥曹操的文章。文章讽刺曹操派“摸金队长”去挖坟。据说东汉末年中国的黄金存量突然大幅下降,因为人们害怕黄巾起义,所以埋藏了大量的黄金。这也透露出一些事情:曹操集团的财务非常紧张。

因此,曹操必须节省开支,才能最大限度地运作自己的军队。比如他的《鼓吹令》提到:他的乐队都是步行上班,没有马,人员也精简。宗旨是“为兵爱马,为兵爱粮”。保存起来,将所有东西供应给前线。

在曹操的文献中,依然可以看到他破旧的样子。曹操的《军策令》提到,第一次与袁绍交战时,老袁有一万副优质铠甲,而老曹只有二十副;老袁有三百件战马甲,而老曹只有不到十件。

物质资源困难。曹操要想打败袁绍,战略物资就不能吝惜。当年,曹操在与袁绍决战前夕,重赏了关羽。那是最悲惨的时候。为了留住人才,曹操可能不惜咬牙切齿地犒赏关羽。关羽也是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一方面,他是一个不为物欲所动的名人。另一方面,他可能也知道老曹不容易,所以临走之前,将所有的印章和金印都归还了。

所以,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曹操攻下袁绍的邺城后,手里拿着厚厚的财政统计书和人口登记册,会如此高兴。

总之,曹操的节俭一方面是由于个人修养,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军事形势。他的个人修养适合时代的需要,也适合他的政治军事才能,所以他成功了。

曹操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但他对事业与财富关系的处理,以及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与诚实,值得后人学习。而他的历史成就应该和他的生活方式有关。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