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医学研究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组方研究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组方研究

2023-10-09 07:27

浙江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

#伤寒

攻补结合,重在调和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化少阳、清热镇惊之剂。此方证实是太阳少阳并病,月经不通,阳明相合,胆胃不和所致。呈现出邪气弥漫体内、外邪内病、虚实症状的复杂局面。治疗方案是攻补并用,以和谐为主,兼顾一切。临床使用时,主要症状为胸满、烦躁、惊恐、谵语,小柴胡汤剂。排尿困难、努力工作时无法侧身可视为继发症状。具体思考如下。 胸闷:患者常主诉胸闷或呼吸困难,也有胸闷兼纳差的情况。一般来说,症状会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增加或减少。 烦恼:患者对人或事感到厌烦,或焦躁不安,有时自言自语。这是真正的麻烦,不是虚拟的麻烦。 休克:患者对外界事物、声音、灯光等极为敏感,一听到响亮的声音就会焦躁不安,讨厌明亮的灯光,失眠多梦,甚至会看到各种不祥的景象或听到奇怪的声音。只要他们闭上眼睛,耳朵里就会有声音。 谵妄:疾病刚开始时,患者说话比平常多。他喜欢向人们讲述过去和自己的想法,沮丧地叹息,梦中倾诉,甚至尖叫、胡言乱语。此外,还可能出现头晕或头痛、心悸气上、面热、耳赤、脐腹部心悸等症状。综上所述,本方的具体症状应为: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寒热交替,或不发热,胸胁满满,纳差,心硬,逆流。精神不振,烦躁不安,失眠多言,经常发音不正,脐腹心悸,排便困难,重重侧身困难,舌苔厚粘黄,脉沉弦或数。现代临床中,此方多用于治疗精神、神经疾病,治疗效果显着。病初服数剂即可见效。患有长期或严重疾病的人必须在治疗前继续服用此处方两周。疗效显着[1]。
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
根据方证原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候关键是“胸满烦躁,小便不利” ,谵妄,全身重,不侧身”主治是“胸满烦躁”,即胸胁胀闷不适或闷闷不乐,烦躁失眠,胆怯易惊,反复做恶梦,睡中呢喃,梦中容易惊醒。看这篇文章,这个方子的症状还包括小便困难、神志不清、身体困倦、不能自行侧身、动作缺乏灵活性等。除了上述症状外,《类聚方广义》认为此方还可以治疗“排便困难”。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常表现为抑郁焦虑、胆怯、失眠、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便秘、尿失禁或尿潴留、认知障碍、语无伦次等,这些都与柴有关。护甲龙骨牡蛎汤与大部分证候相符,尤其与胸满烦躁不安的主症非常相似。根据处方与处方之间的对应关系,当处方与处方基本一致时,可以根据原处方进行决策。 《伤寒论》中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误变引起的太阳病。太阳病本是表症。误用下列方法后,邪气不内传,邪气入少阳。足少阳经的气气就会不利,胆气就会不舒服,造成足少阳胆经所流通的部位气虚。光滑,所以胸部饱满;胆五行属木,心属火。若胆火发炎,则失决策,母病影响子,扰神。心无所依,心无处可去,故有坐立、谵语。 ;手少阳三焦受邪侵袭,三焦之气亏损,津液代谢异常,故小便困难;少阳枢不利,气机升降失常,故见全身沉重,不能侧身。可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病位在少阳,病变脏腑涉及胆、心、三焦。其病机为邪入少阳,邪气弥漫三焦,经气不利,心神不安。历代医家认为,帕金森病的部位在筋,与肝、脾、肾等脏器关系密切。其基本病机是肝肾不足,气血阴阳不足,筋脉不濡养,风火痰蕴。 、瘀血等病理因素。正如孙一奎在《赤水玄珠·颤振门》中指出的,震颤证的病机是木火上盛,肾阴不足,下虚上盛,实为痰火。虚就是肾虚,他提出了清上补下的治疗方法。伴有非运动症状的帕金森病在中医上没有名称。它可以单独成为一种疾病,分为“抑郁症”、“失眠症”、“便秘”等。虽然这些非运动症状属于不同的疾病,但根据传统的同病异治的理论,中医认为,多种疾病可以根据同一病机,用经典方剂同时治疗。此外,非运动症状的出现是震颤综合征的病理基础,其发生与震颤综合征的基本发病机制密切相关。但当非运动症状更加突出时,则更可能是气滞少阳所致。脏腑不利,病位在肝、胆、心、三焦、大肠。肝主情志,气滞则焦虑、抑郁;火气长期郁结,会扰乱神志,导致恐惧、失眠、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脏腑不利,则三焦气化不正常。如果水和液体的排泄受损,就会出现尿失禁或尿潴留;如果热量积聚在肠道,燃烧津液,肠道失去水分,就会出现便秘。综上所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证候与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的病机基本相同,症状也基本相同。临床上出现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时,可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作为基础方剂。进行化学剪裁。加减:失眠严重者,加枣仁、夜宵;便秘严重者,加枳实、厚朴;对于焦虑和抑郁,添加佛手柑和合欢花;口干口苦者,去掉生姜,加入荔枝仁、无患子。根;四肢酸痛不适者,加延胡索、细辛;体浮肿者,加麻黄、附子,以利水消肿[2]。
最突出的应用适应症是精神和神经症状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应用适应症更突出的是精神和神经症状,如癫痫、躁狂、癫痫、甲亢等疾病、失眠、烦躁、头晕等精神抑郁,或过度兴奋、抽动、上气不接下气等症状。其次,少阳病的主要症状是胸胁胀满、纳差,也比较常见。此外,还会出现痰多的症状,如麻木、酸痛等。最常见的舌象是舌质红、苔薄黄、厚黄、苔厚腻;最常见的脉象是弦、滑、频弦、细弦[3]。
与小柴胡汤的鉴别
小柴胡汤的功能是调和少阳小柴胡汤柴胡味苦、平。入肝胆经,疏散清少阳邪。还能疏解气机郁结,使少阳之邪得以驱散。是君药。黄芩苦寒,清少阳之热,为臣药。与柴胡合用,一可使邪热外达,一可使邪热从内逸出。半夏、生姜为辅药,有和胃止呕、散结消疮之功效。人参、甘草、大枣具有补气调和、强体祛邪的作用。诸方合用,可解少阳邪热。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打疏肝解热,镇静安神。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含柴胡,行气散结。 《滇南本草》据说“行肝经之气,逆转结”。龙骨与牡蛎具有镇静安神作用,合为御药。黄芩清肝胆热,大黄清积热;桂枝、茯苓通阳行气,利小便;半夏、生姜和胃燥湿化痰;味咸、明矾,能祛痰止怯,故能治癫痫、狂躁。”加本品可增强生姜、夏之祛痰之力,使之下行,亦可与龙同用。骨头、牡蛎镇惊,对于惊风,以上均为相药;人参、大枣扶正气,有祛邪强身之功效,为佐药。全方温、清、攻、健。滋补,合用可疏肝理气、清肝热、清痰热、宁心安神之功效。去甘草者,不欲其味甘平和,妨碍祛邪。从两方的使用情况来看,两君药柴胡的平均用量比例仍接近原方中2:1的比例,小补胡汤现代临床应用中,柴胡的用量大多为约10至20克。柴胡的用量与患者年龄、病程、发热程度等因素有关。年老体弱、病程长、低热者,柴胡用量宜小,平均用量在10g左右。反之,柴胡用量应较大,平均用量在20g左右。党参的用量一般在10g左右。对于疲乏、口渴等气虚患者,津液损伤证明显时,用量增加至17g左右;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明显时,应少用或不用大枣。气虚津液损伤时,可将大枣与党参同用,用量也应与大枣同用。大,平均13g,而其他药物大多在10g左右,剂量变化不大。现代临床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时,柴胡用量多在10g左右,波动不大。黄芩、半夏用量多在10g左右,变化不大。柴胡、龙骨、牡蛎的用量一般为15克左右。急性发作时剂量增加至30g;一般用量茯苓15克左右。用于癫痫或心悸、失眠、苔腻者,用量可增至30g。若以肝气郁结、胸胁胀痛、心烦为主要症状者,则少用茯苓。或不;党参、大枣一般用量为10g左右。出汗过多、心悸时,用量可增加至14g左右;大黄的用量多为3~10g。当有便秘症状时,用量较大,为9g;桂枝用量多在2~8g之间。出现出汗症状时用量较小,多为2g;其他情况下,桂枝和大黄的用量多在6g左右[4]。
参考文献:
[1]张志敏,周更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1980(1).
[2]梁民勤,杨楠。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相应方剂及证候探讨[J].中医杂志, 2018, 59(24):83-85+89.
[3] 张玲玲, 杨亚平.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研究[J].中国民间疗法,2005(11)。
[4]韦祥龙,孙世发,曲蓉。小补胡汤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比较研究二[J].光明中医,2009(4).


组织丨菟丝子

校对丨男

图片丨菟丝子

版权声明

本平​​台使用的图片、音频、视频、文字仅供学习和交流。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侵权或不当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或协商授权。很重要。


中华医学杂志 天人合一与中医理论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