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休闲娱乐 > 豆瓣8.4,《风吹半夏》为何火了?

豆瓣8.4,《风吹半夏》为何火了?

2023-10-08 23:04

  中新社北京1月7日电(记者任思雨)一只美丽的虎蝶扇动翅膀,在冰冷的钢铁丛林中轻盈地飞翔。这个开口,意味着许半夏破茧成蝶,让很多观众感兴趣《风吹半夏》印象深刻。

  2022年底,《风吹半夏》以高分收官,赵丽颖饰演的“浣儿姐姐”许半夏成为众多观众的最爱。从收集废品、倾倒废钢赚到第一桶金,到创办钢铁厂,历经磨难和官司,半夏就像那只蝴蝶,顽强地成长,在男人密集的钢铁行业中爆发。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堂。

  为什么豆瓣评分8.4分?爆款背后有哪些值得分享的创作经验?我们与导演兼编剧傅东育、导演毛伟、24G文化传媒总裁《风吹半夏》制片人·高金玺将军进行了交谈。

《风吹半夏》剧照。来源:受访者提供照片

  “精力充沛”的许半夏

  113天的筹备,162天的拍摄,243天的后期制作……这是毛敏导演的《风吹半夏》时间记录。

  《风吹半夏》改编自Anai的小说《不得往生》。 2021年5月下旬,导演傅东育和毛剑收到剧本大纲,很快就被这个“充满活力”的女主角许半夏所吸引。

   半夏是一种中药名称。生半夏有毒,只有煮熟后才能入药。女商人许半夏在20世纪90年代“疯狂成长”。她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敢想敢为,牢牢抓住时代机遇,在钢铁行业打拼,逐渐成为一家钢铁厂的厂长。

《风吹半夏》剧照。来源:受访者提供照片

  “这个故事蕴含着真实的激情和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剧中与许半夏年龄相近的傅东育导演感叹,“我们这个年纪都经历过奋斗、创业,整个过程经历了那个时代浪潮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我充满了亲切感和渴望”表达那个记忆。”

  傅东育曾在《理想照耀中国》中与赵丽颖短暂合作。读完原著后,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赵丽颖。制片人·高金玺将军也评价赵丽颖有许半夏一样的能量:敢打、敢拼、敢突破。

  在导演毛明看来,赵丽颖的奋斗经历和直率自由的性格与许半夏有相似之处。 《风吹半夏》的主题宏大。赵丽颖外表瘦弱,但内心坚强。就像一个重达千斤的小秤一样,故事的张力会非常强。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以合理的方式将她的坚韧移植到许半夏身上,然后放到许半夏的身体里。”它只需要一点点放大。”

  同样,欧豪也被团队认定为童小七的最佳人选。毛敏记得,在两人见面之前,欧豪已经完成了角色的功课,但当时因档期问题未能参加。或许是命中注定,但最终欧豪如期进组,成为了观众眼中“硬汉又温柔”的童小七。

《风吹半夏》剧照。来源:受访者提供照片

  剧中,许半夏、童小七、陈钰宇组成的“钢铁三角”让不少人落泪,“滨海老板团”也性格鲜明。几个经典的晚宴场景受到了观众的反复研究。直率的吴建设、佛系的冯宇、贪财的邱必争、现实的郭启东都是敌友,相爱相杀,群戏也相当精彩。

  毛明说傅东育导演有一个掐秒的习惯。 “这是他拍电影时的习惯,所以拍电视剧时,他也希望在一帧里承载更多的信息。”付导演还表示,片中的聚餐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冯宇婚礼现场,多达14台监视器同时观看。 “拍摄每一个场景的时候,都要有非常详细的设置,包括座位安排和每个角色的动作、演员的反应、台词的语气……让所有演员都了如指掌。”

《风吹半夏》剧照。来源:受访者提供照片

  最难的是恢复演员的状态

  《风吹半夏》跨越1991年至2002年,讲述了不太受欢迎的钢铁主题。如何让年轻演员找到那个时代的状态,让观众有代入感、共情故事?这对创作团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自从公司决定拍这部剧,整个主创部门就制定了一个时代的大表。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每年这段时间发生的所有事情,哪些政策、哪些重大事件对我们的剧本有影响。创作和演员表演都有帮助。”毛伟导演介绍道。

《风吹半夏》导演毛伟的工作照片。来源:受访者提供照片

  “钢价又涨了,许半夏等了!我真的泪流满面了!”网友一边看剧,一边整天为钢价的涨跌担忧。

  在筹备阶段,主创团队走访了中国不同地区的钢厂,了解钢材的生产和交易过程,梳理了钢铁行业的政策变化、产业结构变化、钢铁产能、差异等不同地区等参与游玩。前期艺术阶段勘察了1000多个地点,改造了300多个地点,从专业钢铁厂到自行车、珠宝和服装,所有这些都经过仔细考虑。

  以许半夏的复古服装为例,制片人·高金玺总统介绍,其中很多衣服都是从收藏家和二手店购买的。制作团队查阅了大量资料和文艺作品,包括服装面料、发夹材料等。已进行严格调查。毛敏还补充了一个细节,“我们在选择服装方面有多严格?比如我们的戏是1991年演的,那么演员穿的衣服肯定是1991年的。”

《风吹半夏》准备期间的工作照片。来源:受访者提供照片

  说到“减少”。最困难的还是演员的条件。如何让年轻演员准确把握人们当时的心理状态,成为片场每天讨论最多的问题。除了在开拍前大量阅读视频资料和杂志报纸来感受影片外,年轻演员们还经常聆听导演和资深演员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回忆,为今后的表演打下心理基础。

  在修复的基础上,《风吹半夏》还在图像风格上进行了创新。剧组利用窗外射出的暖光来充当自然光,而室内则经常使用冷色调的灯光来衬托演员的脸庞,让观众有一种怀旧之感,同时也有一种隐隐约约的新鲜感。 。面对高清无滤镜的镜头,演员们一开始确实有顾虑,但当团队表达出对真实感的要求时,大家都欣然接受。

  制片人·高金玺分享道:“‘信任’这两个词一直贯穿在我们的团队中,制片人和导演、导演和演员之间互相信任,以作品为中心,只要服务于角色,演员愿意在镜头前展现真实,这也是24G文化传媒全体创作者从一开始就达成的共识,要做一部有品质、发人深省的现实作品。

  温暖、向上、蓬勃的精神力量

  《风吹半夏》当大结局即将结束时,饱受官司困扰的许半夏轻轻叹了口气:“我现在就像盐碱地上的茅草,静静地生长,静静地生长,又静静地枯萎。”高总安慰她。 :“坚持下去,坚持下去,你就会涅槃重生。”

《风吹半夏》剧照。来源:受访者提供照片

  蝴蝶扇动翅膀,时代之风改变一代人的命运。

  凭着敢于冒险、拼搏、不服输的顽强精神,许半夏等商人敢为人先,商业版图逐渐扩大,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然而,在企业管理从粗放走向精细的过程中,“野蛮生长”也会遇到灰色地带,留下隐患和危机。

  《风吹半夏》 这些问题是无法避免的。在大结局中,许半夏、吴建设、丘必争、童小七等剧中重要人物都受到了审判。当最终字幕出现时,不仅网友震惊,傅东育也坦言,“说实话,我很震惊。”

  与原作《不得往生》不同。在《风吹半夏》改编之初,大家设定的关键词就是“和解”。

  傅东育表示,“这部作品展现了中国在21世纪到来前后快速发展的时代,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正站在第三个十年,回首往事的感觉是‘和解’” ”。在这个主题下,我们既要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又要正视当时的一些乱象;要有敢想敢做的表情,要有对逐利的批判;要有狼性。为目标而奋斗。性也应该有温暖真挚的感情……”

《风吹半夏》导演傅东育工作时的照片。来源:受访者提供照片

  在他看来,这样的判决也是团体重新出发的勇气和基础。许半夏等人虽然有时代的局限性,但他们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在今天仍然具有感染力。

  在看剧的同时,最让毛伟导演欣慰的是弹幕里有更多人认真讨论剧情和演员的表演。与此同时,影片中团队隐藏的各种小巧思也被细心的观众发现。 “每个部门都有创作的欲望,对于导演来说,这就是最好的创作氛围。”

  “遇到问题不要想着逃避,而是迎面解决。这种态度是最低精神层面《风吹半夏》的力量。我认为这部作品是24G文化传媒团队的缩影。我们始终坚持为观众传递美好的东西,未来我们也会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持续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风吹半夏》总裁制片人·高金玺说道。(完)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