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农百科网 > 水产养殖 > 虾蟹养殖

渔业资源保护费的收取标准

2024-02-23 09:13

渔业资源保护费收取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一、渔业资源保护费定义

渔业资源保护费,是为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由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对渔业资源进行有偿使用和对渔业生态环境进行补偿的一项费用。

二、收取标准的制定原则

收取渔业资源保护费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收费标准应公平合理,不损害各方利益,不违反公平竞争原则。

2. 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原则。收费标准应能够补偿为保护和管理渔业资源所投入的成本,并允许合理盈利。

3. 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收费标准的制定应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渔民的承受能力,避免因收费过高而影响渔业生产。

4. 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收费标准的制定应有利于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三、收费对象与范围

渔业资源保护费的收费对象和范围如下:

1. 从事渔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包括从事近海和内陆水域捕捞、养殖、增殖等渔业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 使用渔业水域进行其他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如在水域内进行旅游、科研、教学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3. 在本国管辖水域内从事渔业活动的外国船舶和人员。

四、收费标准制定方法

制定渔业资源保护费收取标准的方法如下:

1. 成本核算。对为保护和管理渔业资源所投入的成本进行核算,包括人力投入、物资消耗、设备折旧等费用。

2. 评估价值。对渔业资源的价值进行评估,包括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等。

3. 参照市场价格。参考类似资源的市场价格,考虑渔产品的市场供需关系、物价指数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

4. 公开听证。在制定收费标准时,应组织公开听证会,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确保收费标准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5. 政府调控。在考虑各方利益和国家政策导向的基础上,政府应对收费标准进行适当的调控,确保收费既能保护渔业资源,又能促进渔业经济发展。

五、使用管理

收取的渔业资源保护费应专款专用,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1. 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包括水域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维护、水生动植物的保护和繁育、渔业资源的调查和规划等。

2. 渔业资源的科研和开发。用于开展渔业科研、技术推广、品种改良和渔业新技术研发等。

3. 渔民培训和教育。开展渔民技能培训、文化教育等活动,提高渔民素质和生产技能。

4. 水域使用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域使用许可证的发放和管理、水域使用纠纷的处理和协调等。

5. 其他符合规定的用途。如用于支持渔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开展渔业国际交流等。

六、监督检查

为确保渔业资源保护费收取标准的公正性和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应加强监督检查:

1. 公开透明。应定期公布渔业资源保护费的收取和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2. 审计检查。应定期对渔业资源保护费的使用进行审计和检查,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

3. 社会监督。鼓励社会各界对渔业资源保护费收取和使用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