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历史事件 > 宋夏战争总共爆发了多少次?宋夏战争对谁赢了宋夏战争的历史影响

宋夏战争总共爆发了多少次?宋夏战争对谁赢了宋夏战争的历史影响

2023-10-08 19:18

宋夏战争,北宋仁宗景佑五年(1038年),李元昊脱离宋朝王朝并自立为皇帝。夏”,史称“西夏”。

  第一次战争

  仁宗明道二年(1039年),西夏景宗李元昊上书宋朝,希望他们承认这一事实。但宋朝官员大多主张立即出兵攻打西夏,并起兵查罪。于是仁宗于当年六月下旨,削去元昊的官衔,并悬赏擒拿。从此,长达三年的宋夏战争爆发了。

  三河口之战

  北宋宝元二年(1040年)三月,西夏景宗元昊攻宋。元昊率军佯攻北宋金明村(今陕西安塞以南),传信给宋朝吏部尚书、真武军节度使、资政殿学士、知兖州(今兖州)。陕西安)、燕延,环庆路沿线的平定使者和燕燕路的马步军,都部署了范勇,表示愿意与宋议和,制造了麻痹范勇的假象。范勇信以为真,立即上书朝廷,放松了兖州的防守。

  同年七月,元昊发兵围兖州。宋朝鲁马步师副师长兼抚延、环庆路平定使,掌管狗靖源路兵马,侍卫军步师副都师,留守的刘平、范延靖江军节度观察期间,后方部署鲁马步副都,元汴抚平使、永州观察使、宫前部都尉御侯史元孙奉命增援。当他们到达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时,遭到西夏军的袭击,被西夏军重重包围。刘、石率兵与夏军激战,西夏军损失惨重。但因寡不敌众,只得撤退到三河口附近的山坡上。西夏增派了大量军队。元昊多次上书劝刘平投降,但刘平宁死不投降。

  最后,西夏军队猛攻宋军驻扎的山坡。由于宋军人数太少,刘平、石元孙被俘。后因益州刺史、兖州马步军副军长徐德怀的调配,西夏军被迫撤出宋朝,兖州之围得以缓解。战后,驻兖州路军督黄德和因逃战被判处斩首,头颅抛在兖州城下。

  三川口之战,宋朝虽然成功抵御了西夏军队的入侵,但损失太大,宋朝的甘陕青宁边防也处于被动位置。

  濠水河之战

  三川口之战后,仁宗深知西夏的强大,命户部尚书、丰宁军节度使夏嵩判永兴军、陕西马步军队部署和管理安抚边使的策略。枢密院直学士兼掌权大夫韩琪,民部侍郎外郎,天章阁转运使范仲淹,陕西转运使为副使。 ,共同负责面向西夏的事务。康定二年(1041年)二月,西夏敬宗元昊再次率十万大军南下攻打宋朝。主力伏击于好水川(今宁夏隆德)入口,另一部进攻怀远(今宁夏西吉东)。声称攻打涠州(今甘肃平凉),诱宋军深入。负责作战的韩琦不听负责防守的范仲淹的劝阻,坚持自己的意见。他派寰庆路马步副都御侯、侍卫亲军马军四度、河州守使任辅率领兵马五万余人,镇压戎军。 (今宁夏固原)抵达阳龙城(今宁夏固原西南)。离开夏国后,他们等待着击败西夏的机会,却不知道西夏的埋伏正在等待着他们。任福率军来到怀远城,与西路巡逻的真戎军相遇。常鼎在张邑堡以南与西夏军交战,杀了西夏军数千人,西夏也不断增援。任辅军赶到支援,夏军佯装失败。任福落入陷阱,穷追不舍。宋军由于长途追击,粮草匮乏,人马缺乏,十分疲惫。追至好水川后,遭到元昊西夏军主力伏击。宋军大败,任辅等将领战死,几乎全军覆没。

  好水川之战,宋朝再次失败。宋仁宗听后大怒,贬了韩琦、范仲淹。

  定川之战

  范仲淹等人被贬后,西夏又开始商议攻打宋朝的计划。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李元昊的谋士张元向景宗提出了一个计划。张元认为,宋朝的精兵强将都集中在宋夏边境地区,但宋朝关中地区的军事实力却十分薄弱。如果西夏军队将兵力牵制在宋朝边境地区,而宋朝无暇估计关中地区,那么就可以派遣一支大军趁机直进关中平原,攻陷长安。 '安(今陕西西安)。元昊采纳了张元的建议,派出十万大军分两路大规模进攻宋朝。他们从六福堡(今宁夏隆德)一路进攻,从彭阳城(今宁夏固原东南)一路进攻,一直到涠州。宋代,靖远路是由同样了解涠州事务的使臣规划、安抚、招募的。枢密院学士兼右司阆中王衍闻讯,急派宫都御侯、梅州防御使、燕燕路副都马步兵前去部署。知兖州事,在靖远路招兵买马,运筹帷幄,安抚副使葛怀民等率兵增援刘堡。宋军在定川村(今宁夏固原西北)陷入西夏军的重围。战败,葛怀民等15名将领战死,宋军9000余人几乎全军覆没。然而,在西夏路线的另一边,却遭遇了左藏库使、止远州(今甘肃镇远)石敬泰的顽强封锁,西夏军全军覆灭。西夏敬宗李元昊直捣关中的梦想破灭了。

  宋夏倾力和会

  北宋与西夏之间发生了三次大规模战役,包括三川口、好水川、定川。都以宋军惨败而告终,史称“真戎三败”。宋朝虽然在屡战屡败后扬言要重组、决战,但其实是想与西夏握手言和。西夏虽然取得了很多胜利,但是掠夺的收获并不能抵消战争中的消耗。与之前按照和约,通过宋夏民间贸易的供给相比,实在是得不偿失。另外,由于西夏敬宗元昊得意忘形、到处征战等各种主观原因,国库空虚,民间贸易中断,西夏货币增加,人民十分贫困,有到处都是怨声载道,西夏与辽国等之间也存在矛盾,迫使西夏与宋朝议和。 ,因此,在西夏赐礼法的延佐五年(1042年)六月,元昊派遣西夏皇室成员李文贵前往东京议和。仁宗表示愿意接受西夏议和建议,并将谈判全权交给左建一、龙图阁。支学士、支兖州事务、燕延鲁马步,均布施计策,平定边境,招募使者庞籍。次年双方开始正式谈判。

  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协议。和约规定西夏向宋朝臣服,元昊接受宋朝的国号;宋夏之战中双方所俘虏的将士、兵户,不再归还对方;从此以后,双方边境人员若逃往对方境内,不得派兵追击,双方将逃亡者交还对方;宋夏战争中,西夏占领的宋朝领土以及范汉居住的其他边境地区都属于宋朝,双方都可以在自己的领土上建造自己的城堡;宋朝每年赐给西夏白银5万两、丝绸5万两。马匹13万匹,茶叶2万斤;此外,每年各种节日还向西夏赠送白银2.2万两、丝绸2.3万匹、茶叶1万斤。仁宗答应了元昊的请求,宋夏正式达成和约,史称“庆历和约”。这次平等和谈,为宋夏两国赢得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

  第二次战争

   后来,治平元年(1064年),西夏攻打青州,在大顺城被宋军击败。夏义宗李良佐受伤,一年多后去世。此后,西夏逐渐转入守势。宋神宗、宋哲宗时期,宋夏之间又爆发了大规模战争。

  第三次战争

  西河之战

  公元1071年,尤正彦与集贤堂编王绍于洮河流域,收复西、河、洮、闽、迭、儋州等地,建立西河道,威胁西夏幽乡地区。

  战胜夏天的五种方法

  元丰四年(1081年),宋朝与宣庆使、汝内副都督、宣州观察使李显率五路大军攻打西夏,会师于灵州。

  永乐城之战

  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九月,龙卫神威四室司令徐熙,奉州团练兵使,副总管忠娥燕燕马步,率兵攻夏。准备一举灭夏。徐熙等人侵入西夏横山地区,逼近夏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为了灭夏,徐熙等人在永乐河畔修建了永乐城(在今宁夏)。西夏梁氏派将领叶丹马、姚勉等,率第六监军三十万精兵攻打永乐城。徐熙不听部下高永恒袭敌的正确策略,在城下布阵万兵。夏军渡江后,对宋军发起猛烈进攻。宋军大败,退入城内。夏军包围了永乐城,切断了城内的水流;龙图阁学士沈括、李贤的援军被阻击。忠娥因对徐熙怀有怨恨,没有救他。夏军最终攻破永乐城,徐熙等人阵亡,宋军将士、仆役二十万余人战死。

  第四次战争

  平夏城之战

  公元1096年(绍圣三年)冬十月,西夏孝良太后与夏崇宗李干顺亲率大军,号称五十万大军,攻打宋延岩路。王朝。但郡县防守严密,夏军只好进攻宋朝。攻打金明村,将精骑留在龙安村附近。夏崇宗母子亲自来到前线,敲响战鼓。西夏大军士气高昂,如洪水般涌入金明寨。守卫皇城的将领张宇以及两千五百宋军几乎被屠杀殆尽。只有五人得以逃脱,并缴获了大量物资。胜利后,西夏向宋朝报告说:“朝廷待我严酷,我本想攻打燕燕,但因恭敬,只取了金明,不失节操。”

  宋哲宗听说夏人来犯,对这里很淡定:“五十万人深入我境内,不超过十天,就攻克了一两个村庄。”后来的战争结果正如宋哲宗所预料的那样。

  后来,集贤堂编纂、通报魏州事的张琪,建议对西夏进行经济制裁和堡垒战争。为了实施这一战术,他在石门峡口的濠水河畔修建了第二座城池,取名平峡。市和灵平村。

  随后宋军于第二年进行军事报复,攻克西夏洪州、幽州、惠州、青塘等地。率领寰庆路兵马的张存曾一度占领兖州,但他凯旋回军途中,却遭到西夏军的追击和放火,四面夹击。宋军主帅赵宗瑞等人被杀,兖州得失。不过,西夏也因为之前宋军的报复而身负重伤。

  平夏城的修建,阻断了西夏军队从五眼峡攻打宋朝的道路。于是,公元1098年(绍圣五年),孝良太后与夏崇宗李谦顺再次攻打平夏城,但西夏军遭遇雪人被困,人马疲惫,最终惨败。张凯派宫侍折克实、郭成与轻骑夜袭,俘获西夏将领未名阿勉、美勒独部及其部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平夏城之战。

  大捷消息传出后,宋哲宗亲自到紫辰殿接受大臣们的祝贺,并晋升张凯为枢密院尚书,龙图阁端明殿,及大中大夫爵位。后来宋军建西安府、天都寨,开辟靖远路、西河路,控制了衡山大部。钦州内陆后,宋军对西夏取得了战略优势。

  宋朝控制衡山地区后,西夏的处境日益困难。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西夏发生政变。在辽国的暗中帮助下,孝良太后被设计毒死。后来,西夏以太后去世为借口,派使者前往宋国表示哀悼和歉意。宋国表示不接受西夏使者。但辽国随即派出署名枢密院枢密院萧德充前去“调停”宋夏两国。最终,宋国无奈接受了西夏的议和建议。

  第五次战争

  横山之战

  宋徽宗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宋军掌管甲校太尉、开府义统三师、武康军、武新军、武宁军。军、护国军、河东、山南东路、及剑南西川、剑南、东川节度使、太傅、靖国公、陕西、河东、河北宣抚使、枢密院首领童贯、都尉龙卫神威四厢、明州守使、涠州在石中师道的带领下,在古骨龙大败西夏军。

  宋夏两国经过多年的战争,终于在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西夏崇宗向宋朝表示投降,恢复了赵干顺的旧名。宋徽宗同意休战,并命令陕西第六军停止战斗。

  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北宋被女真金国灭亡,南宋与西夏不再接壤,宋夏战争结束。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