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医学研究 > 中医拔罐有什么好处 拔罐的禁忌有些什么

中医拔罐有什么好处 拔罐的禁忌有些什么

2023-09-20 21:55

一、拔火罐的好处有些什么   1、平衡阴阳。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发热是阳气盛实的表现,而寒战恶寒是阴气盛实的症状,在大椎进行拔罐能够治疗发热的疾病,而在关元进行则能治疗寒性的疾病。   2、调和脏腑。拔罐疗法通过结经络、穴位局部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使体表穴位产生充血、瘀血等变化,穴位通过以通过经络与内在的脏腑相连,从而治疗各种脏腑疾病。   3、疏通经络。拔罐疗法通过其温热机械刺激及负压吸引作用,刺激体表的穴位及经筋皮部,而穴位及经筋皮部是与经络密切相连的。所以,拔罐能够疏通经络,使营卫调和,祛除经络中的各种致病的邪气,气血畅通,筋脉关节得以濡养、通得,从而治疗各种疾病。   4、协助诊断。通过观察所有拔罐后体表的变化可以推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及与内脏的关系。   5、祛除病邪。拔罐疗法因为以负压吸拔体表的穴位,不公能够开腠理、散风寒,而且还能调整脏腑经络的作用,鼓舞人体的正气,也有助于体内致邪气的排出。   6、双向调节。在临床取穴和拔罐方法都不变的情况下,拔罐疗法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 二、拔罐可以用的材料   1.竹罐   (1)材料与制作竹罐是采用直径3~5厘米坚固无损的竹子,制成6~8厘米或8~10厘米长的竹管,一端留节作底,另一端作罐口,用刀刮去青皮及内膜,制成形如腰鼓的圆筒,用砂纸磨光,使罐口光滑平整即可。   (2)优点取材方便、制作简单、轻便耐用、便于携带、经济实惠、不易破碎;竹罐吸附力大,不仅可以用于肩背等肌肉丰满之处,而且应用于腕、踝、足背、手背、肩颈等皮薄肉少的部位,与*玻璃罐比较,吸附力具有明显优势;另外,竹罐疗法在应用时可放于煮沸的药液中煎煮后吸拔于腧穴或体表,即可通过负压改善局部血液循化,又可借助药液的渗透起到局部熏蒸作用,形成双重功效,加强治疗作用。   (3)缺点易燥裂漏气;且不透明,难以观察罐内皮肤反应,故不宜用于刺血拔罐。   2.玻璃罐   (1)材料与制作玻璃罐由耐热玻璃加工制成,形如球状,下端开口,小口大肚,按罐口直径及腔大小,分为不同型号。   (2)优点其优点是罐口光滑,质地透明,便于观察拔罐部位皮肤充血、瘀血程度,从而掌握留罐时间;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罐具,特别适用于走罐、闪罐、刺络拔罐及留针拔罐。   (3)缺点导热快,易烫伤,容易破损。   3.抽气罐   (1)材料与制作抽气罐为一种用有机玻璃或透明的工程树脂材料制成,采用罐顶的活塞来控制抽排空气,   利用机械抽气原理使罐体内形成负压,使罐体吸附于选定的部位。   (2)优点抽气罐不用火、电,排除了不安全隐患且不会烫伤皮肤;操作简便,可普遍用于个人和家庭的自我医疗保健,是目前较普及的新型拔罐器。   (3)缺点无火罐的温热刺激效应。 三、拔罐后注意的事项   第一:拔罐后不能够立即洗澡   这是拔罐后注意事项中中药的一条,很多人喜欢在拔罐之后立即洗澡,认为这样更加的神清气爽。但是专家告诉我们,拔罐之后最好不要立即洗澡,这容易造成我们肌肤的二次伤害,对于身体非常的不利。这主要是因为拔罐其实就是对皮肤造成伤害。所以在拔罐之后皮肤就会变得更加的敏感和脆弱,如果这个时候进行洗澡,那么皮肤很容易出现发炎的情况。如果是洗冷水澡,那么情况会更加的糟糕,不仅仅是皮肤受伤,同时水汽会从大张的毛孔之中进入体内,非常容易出现感冒。   第二:拔罐后出现出血情况   拔罐后出现出血情况并不需要很紧张,而是应该用干净的干棉球吸干血迹就可以了。出血的原因是由于拔罐之后局部皮肤出现了红晕或者是淤血,这都是正常现象,过段时间之后会自行小时的。如果淤血的情况比较严重,那么这个位置不能够进行再次拔罐哦,而是应该换一个位置。   第三:拔罐后出水泡   如果出现了水泡也不需要特别的紧张,这主要是由于留罐时间太长导致的。如果皮肤上出现的是小水泡,那么不需要特别的紧张,也不需要进行特别的处理,只要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就可以了;如果是打水泡,那么最好用干净的针挑破,令里边的液体流出来,然后图上游戏i额紫药水,这样可以有效的预防出现感染的情况。   第四:拔罐后要注意保暖   这是拔罐后注意事项中重要的一条,拔罐之后患者的身体都会比较虚弱,并且全身的毛孔也是在大张的状态之中。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注意保暖,令风邪入侵体内,不仅不能够令身体快速的恢复健康,反而有可能令疾病加重,并且患上风寒感冒,这对于身体是非常不利的。 四、拔罐的操作方法   1)投火法:本法多用于侧面横拔位。操作时用软纸条稍折叠,或卷成纸卷(较罐的深度约长2cm),点燃后烧去3cm左右时,迅速投入罐内,在火旺时立即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住。   2)贴棉法:本法多用于侧面横拔位,但用于小型罐具时吸拔力较小。操作时用0.5~1cm的脱脂棉一块,四周拉薄后略蘸酒精,贴于罐内壁上中段点燃后迅速将罐子扣在选定的部位,即可吸住。   3)滴酒法:本法适用于各种体位。操作时在罐内上中段滴乙醇数滴(也可用药酒),然后将罐横转1~3周,使乙醇均匀附于罐壁上(勿使乙醇黏到罐口,以免灼伤皮肤)点燃后平持罐底迅速将罐扣在选定的部位,即可吸住。   4)闪火法:本法适用于各种体位及罐法,尤其适用需要连续拔罐的情况,在临床中最为常用。操作时止血钳或镊子夹住醇棉球或纸片,点燃后伸入罐内旋转片刻,速抽出棉球或纸片,速将罐子罩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住。需要较大的吸拔力时,可将燃烧的乙醇棉球在罐内上中段的罐壁旋转涂擦,使乙醇沾在罐壁上燃烧,然后迅速将棉球抽出并将罐扣在应拔部位。为提高效率,临床中常用细铁丝将纱布缠绕在7~8号的粗铁丝上,制成闪火器备用。操作时,将闪火器伸入乙醇瓶内蘸一下乙醇,然后轻轻挤压或甩出多余的乙醇,再点燃使用。每蘸—次乙醇,连续拔多次罐,不用时吹灭即可。注意必须在乙醇即将燃尽时及时吹灭火焰,若需要继续拔罐时再重新蘸乙醇点燃。闪火器上的纱布烧得不完整时及时更换,以保证火力充足,并防止纱布脱落而致烫伤。   5)架火法:本法适用于俯卧、仰卧的大面积部位及四肢肌肉丰厚的平坦部位,施术部位不平时,可在施术部位涂些凡士林,以利于黏着架火物品。然后用不易燃、不传热、直径2~3cm的物品,若用墨水瓶盖、药瓶盖等胶木或橘皮等物品,置于应拔部位的中心,再放一乙醇棉球于其上,点燃后立即将罐扣上。它的特点是不受燃烧时间的限制,吸拔力强,但适用部位限制。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