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文学艺术 >

2023-10-02 13:54

世界上的事情是困难还是容易?如果你做到了,困难的事情就会变得容易;如果你不做,简单的事情也会变得困难。人们学习起来是困难还是容易?如果你学会了一些东西,困难的事情就会变得容易;如果你不学习,简单的事情也会变得困难。如果我的天赋平庸,我就不会追赶别人。如果我的天赋平庸,我就不会追赶别人。如果我学得快,我就不会偷懒很久,我也会成功,但我不知道是平庸还是平庸。我的天赋和别人一样聪明;我的才华和其他人一样敏感;如果我不用它就扔掉,那和平庸无奇没什么区别。圣人之道在他去世时就传给了鲁国。然而,愚昧与聪明的运用怎能长久呢?

蜀国有两个和尚,一个是穷人,一个是富人。穷人对富人说:“我怎样才能去南海呢?”财主说:“我怎样才能到南海呢?”一碗就够了。”财主说:“我好几年了,一直想买条船去那里,但一直没能做到。我怎样才能依靠它去那里呢? ”过年,穷者从南海归来,向富者报信,富者羞愧。从西蜀到南海,不知有多少万里。富僧不能到,穷僧也不能到。人的决心不如小和尚

所以,一个人的聪明、敏捷可以依靠,但不能依靠;那些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不去学习的人是会弄巧成拙的。淡薄平庸可以限制,但不能限制;不限制自己的愚钝平庸,而孜孜不倦地学习的人,就是自力更生的人。

【注】①追:赶上,并且。 ②倍:比常人高。 ③屏:意为“放弃”、放弃。 ④彼:偏僻的地方。 ⑤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⑥依靠:依靠,依靠。 ⑦钵:僧人盛食物的碗。其底部平坦,口稍小,形状稍扁。 ⑧买:租用。下:顺河而下。 ⑨于:还,还。 ⑩顾:难道相反。在:情态助词,表达反问句,相当于“?”。

【鉴赏】《为学一首示子侄》作于乾隆八年(1743年)。彭端书写这篇文章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侄子和侄子不努力学习,不想进步。虽然文中没有任何地方提到“显侄子”二字,但读者可以清楚地明白,作者是紧跟“显侄子”的意思的。这篇文章也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文章中阐述的学习原则适用于任何正在学习的人。

这篇文章的观点很明确。它以“世界上的事情是困难还是容易?”的问题开始。立即答道:“你做,难的也容易;你不做,容易的也难。”指出“做”与“不做”是决定事物“难”与“易”的关键。学习也是如此,客观的天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主观的努力,因为愚蠢和智慧是可以转化的。“学东西一劳永逸,长期不懈怠,直至成功,不知是昏庸还是平庸。”如果你每天坚持学习,坚持学习的方式,愚蠢的人就会变聪明;但“放弃就放弃”,如果不用的话,与愚蠢和平庸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不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放弃学习,久而久之,聪明人就会变得愚蠢。”用辩证的方法明确地告诉人们:矛盾的对立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关键在于主体性是否努力。

然后作者用例子来演示学习的方式,并写了两个具体的例子。一是“圣人之教,鲁死也传于鲁”的历史事实。孔子的知识最终是由不太聪明的曾参传承下来的。证明天赋平庸的人也能因为努力而获得成功。第二个是两个和尚,一贫一富,去南海的例子。富和尚条件不错,但想去却没行动,而穷和尚则靠着“一瓶一碗”东渡南海而归。富人看到困难就犹豫,穷人看到困难就奋进。光有决心是不够的,行动更重要。两个例子将抽象的原理化为具体的形象,委婉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真诚的教诲之情。没有一句褒贬之词,但爱憎态度却是一清二楚。

基于以上论据,作者最后得出结论:“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不学习的人是自取灭亡的。昏庸平庸的人可以限制但不能限制;不限制自己的人昏庸平庸而孜孜不倦地学习,就会失败。人是自力更生的。”也就是说,一个光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不努力学习的人,就是一个会毁掉自己未来的人。愚蠢和平庸可以限制人,但不能完全限制人;那些不被自己的愚蠢和平庸所限制,并孜孜不倦地努力学习的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学习。这呼应了章节开头的观点“如果你做,那么困难的事情就会变得容易;如果你不做,那么简单的事情也会变得困难。”结构严谨。

这篇文章的教育意义很强,但并不板着脸教人。它用生动的例子和正反对比,浅显易懂、令人信服地解释学习原理。

李中美、唐克勤

唐克勤,主编。古汉语鉴赏词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局。 2015年。第466-468页。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