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文学艺术 >

2023-09-30 10:52

魏应吾

我爬上大楼,看着外面的太阳,我觉得我在浪费时间。

坐累了淮南,秋天的山上有很多红树林。

这首诗是诗人担任滁州刺史时所作的入门诗。

第一期题是陈述句。 “日”字表示诗人几乎每天都要登楼眺望。登上楼梯眺望远方,要么是欣赏周围的风景,陶冶性情;要么是欣赏周围的风景,陶冶自己的气质;或对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产生创作兴趣,吟唱优美的诗篇;或因心情不好而表达自己的情绪。内心的愤怒。就这首诗而言,诗人为何要“登楼眺望”呢?第二句话解释了原因。 “流年蹉跎”是指光阴如流水般流逝,让人暗自感叹光阴蹉跎。蹉跎的岁月对于魏应物这样胸怀治世造福人民大志的诗人来说,当然是非常痛苦的。他每天爬上天空,只是为了表达因浪费时间而产生的悲伤和怨恨。诗人为何有“蹉跎岁月”之感?第三句给出了答案:“坐厌淮南”。唐代滁州属淮南道,“淮南守”即滁州太守之意。诗人15岁时,以贵族后裔的身份入宫担任皇帝的侍卫。五年后,他“少侍奉武帝,是一个侍奉恩惠的恶棍。他是一个中产阶级,家里有一个绝望的儿子。他早上拿起了瞳孔,偷了小妾。”晚上从东边来。” (《逢杨开府》)过着狂妄荒唐的生活,后来他努力学习,改变了过去的错误。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初任洛阳宰相时,他已年近三十。尽管诗人胸怀振兴国家、造福人民的远大抱负,“为政正气”(《示从子河南尉班》序),但在尔虞我诈、裙带关系错综复杂的官场,他的理想却很难实现。这并不是因为我贪心。别在空荡荡的大厅里躺着,休养生息,停止喧闹。” (《任洛阳丞请告》)。当然,寻求回归并不是诗人的初衷。只是因志难实现而发出的“花落无路,无可奈何”的叹息。他目前出使的滁州是一座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山城。正如韦适所描述的,“郡守在秋阁,四面荒山”。 (《简郡中诸生》)出自“寒花雨中独立,山鸟来时州”(《郡中西斋》),“空山露雨中。诗《秋叶响》空城中”(《郡中对雨》)可想而知这座城市的荒凉。魏应物并不想在滁州有所作为!然而,在朝廷腐败的情况下,除了尽力了解百姓疾苦,安抚流亡者,诗人还能做什么?身为郡守,对百姓来说毫无用处,这怎能不让诗人感到“军兴因盛而兴”的愧疚之情?军国无能,民政不善”(《答王郎中》)!他的“夫当报国,克敌如毁山”。何苦在州京任职,立使?”《鬓毛斑》(《寄畅当》)诗进一步表达了他的才华不被认可,英雄无用的怨恨。因此,诗人只能表达自己对山水的热爱,用“秋山红树林”的美景来宣泄自己郁闷的心情。

乍读这首诗,似乎是一首普通的登楼观景诗,但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和诗人写这首诗时的具体心态,我们就知道这首诗并不是一首写诗的诗。普通的登楼观景诗,而是登高眺望,抒发官场荒凉之情。在艺术上,全诗采用层层写法,使诗的深层内涵逐渐显露出来,含蓄中显出悲愤,优雅中显出情感。正因为写得含蓄而不露骨,所以忧愤之情更加深刻;正因为写得委婉曲折,所以它的情感显得更加痛苦。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