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历史事件 > 古代君王善于纳谏和不纳谏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

古代君王善于纳谏和不纳谏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

2023-09-26 22:18

纳谏:魏征和唐太宗

魏徵向太宗进谏,前后200多条。魏徵不仅在唐朝以休养生息、注重教化的基本国策的辩论上,在废除分封制度、完善郡县制度的政治方针的施行上,提出正确的见解,而且在许多生活细节上,也给太宗以很好的规谏。

特别要提到的是魏徵谏太宗十思疏,这十条几乎条条都是针对人性的弱点,告诫太宗在方方面面要约束自己。

魏徵总是言人之所难言,即使太宗不能一下子全部接受,事后总能做出妥协,克制自己的脾气与欲望,从而成就了求谏纳谏的佳话。

魏徵是历史上有名的敢谏之臣,曾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张“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等,对太宗的行动及政策措施给以极有益的影响。

不纳谏:

周厉王不纳谏

周厉王暴虐成性,奢侈专横,百姓都公开议论他的过失。召穆公劝谏说:“百姓不能忍受暴虐的政令!”周厉王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师,让他来监视那些议论的人,巫师告谁议论,周厉王就杀掉谁。这样一来,议论的人逐渐减少,但同时诸侯也不来朝拜。

周厉王三十七年(公元前843年),百姓不约而同起来反叛,袭击周厉王,周厉王于是逃到彘地(今山西霍县东北)。

当时周厉王的太子姬静躲藏在召公家里,百姓知道后,就把召公家包围起来,召公说:“先前,我多次劝谏君王,但君王不听,所以才造成这次的灾难。

扩展资料

谏太宗十思疏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

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

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

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

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

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

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

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

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是什么成就了唐太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姬胡

1、善于纳谏:

于髡是齐国的一个入赘女婿。身高不足七尺,为人滑稽,能言善辩,屡次出使诸侯之国,从未受过屈辱。齐威王在位时,喜好说隐语,又好彻夜宴饮,逸乐无度,陶醉于饮酒之中,不管政事,把政事委托给卿大夫。

文武百官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亡,就在旦夕之间。齐王身边近臣没有一个敢进谏。淳于髡用隐语来规劝讽谏齐威王,说:“都城中有只大鸟,落在了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知道这只鸟是怎么一回事吗?”

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则已,一叫就使人惊异。”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个县的长官全来入朝奏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又发兵抵御敌人,诸侯十分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齐国的声威竟维持长达三十六年。

2、不善于纳谏:

西周厉王,贪图财利,暴虐无道,残酷地压迫人民,激起人民强烈的不满。

大夫芮良夫劝谏周厉王说,王室恐怕将要衰微!那荣夷公喜欢独占财利,却不知大祸临头。财利,是从各种事物中产生出来的,是天地自然拥有的,而有人想独占它,那么祸患就多。

天地间生成的一切事物,人人都可以分享,怎么能一人独占呢?一人独占必然招致天怒人怨,却不知防备大祸患。荣夷公用财利来引诱您,君王您难道还能长治久安吗?

作为君王,应该是开发各种财物分发给上下群臣百姓。使天神、民众和万事万物都能得到所应得的一份,即使这样,还要每日小心警惕,恐怕招来怨恨。周厉王不听的劝告,终于激起民愤,被人民流放到边远地区。

扩展资料:

1、周厉王的执政理念

周厉王暴虐成性,奢侈专横,他的执政手段可以概括为两个字:暴政。因为周厉王的残忍手段,百姓都公开议论他的过失。

最终周厉王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师,让他来监视那些议论的人,巫师告谁议论,周厉王就杀掉谁。这样一来,议论的人逐渐减少,但同时诸侯也不来朝拜。

2、齐威王的执政理念

齐威王在执政上高度重视人才,将人才提到国宝的高度来认识。齐威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33年),齐威王在与魏惠王“比宝”的谈话中,把大臣檀子、田、黔夫、种首比作“国宝”。

他一面选宗室中有作为的人为官,如田忌做将军;一面又选拔大批门第寒微的人士委以重任,比如出身赘婿、受过髡刑且相貌丑陋的淳于髡、平民出身的邹忌、残疾人孙膑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齐威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厉王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