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历史事件 > 韩国是战国七侠之一,为何最先被秦国所灭?从政治制度分析

韩国是战国七侠之一,为何最先被秦国所灭?从政治制度分析

2023-10-10 18:15

简介: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为何最先被秦国所灭?从变法的弊端出发,分析战国七雄中朝鲜灭亡的原因?保守势力强大,从政治体制分析

在《大秦帝国之裂变》的影视剧中,韩国的申不护变法几乎与秦国的商鞅变法同时进行;但两国发展成果却截然不同。秦国自秦孝公以来一直坚持商鞅变法,但韩国的申不拉变法却半途而废。可以说,申不拉的法制改革与商鞅的法制改革并不相同。

秦国在强盛、崛起、称霸的过程中,曾多次进攻韩国。韩国也是统一路上第一个被秦灭掉的国家。韩国最早遭到破坏的原因有很多。这与地处四战之地、地域狭小、人口少的地缘政治有关。

与韩国君主更有关系。君主采取了天生依赖强国的赵、秦、牧楚的外交策略,这让韩国有了一堆猪队友。他们在关键时刻屡遭欺骗、背叛;最终,韩国实际上采用了郑国水利工程来累秦。这一策略导致了他的妻子和军队的损失,增强了秦国的实力,也给了秦国出兵的借口。战国七侠之一的高丽,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消灭了。

纵观战国历史,尤其是战国七侠,韩国一直是一个被忽视的国家。它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它有什么缺点,为什么会灭亡?本文从政治制度的角度分析韩国灭亡的原因。我们先来看看战国七侠之一的韩国。

战国七侠韩国的强盛历史分为三个家族。韩氏建国。汉族是春秋战国时期非常显赫的政治世家。原为晋国众多大臣、官员家族之一。经过几代人的惨经营,他在险恶无比的金朝生存下来并站稳了脚跟,最终与其他强国一起控制了晋国的军政大权;然后他在与晋国各大家族的竞争中获胜,最终与赵、魏两大家族瓜分。魏国原名“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后,韩国占领了金国南部地区,包括今天的河南省中部、山西省西南部和东南部。韩国的版图与魏国的版图交织在一起,周朝也在韩国版图之内。西边与秦国、魏国相连。与魏为邻,东邻郑国,南邻楚国。

韩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朝鲜的开国君主是金朝大夫韩武子的后裔。纵观韩国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开创阶段是从汉康子时期到汉哀侯时期,一直到汉昭侯时期。这是韩国的保存阶段,然后是衰落阶段。朝鲜成立后,吞并、诸侯兼并的战争接连发生。朝鲜地处中原腹地,素有世界咽喉之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朝鲜几乎卷入了每一场战争。在随后的同盟过程中,韩国始终是生来依赖强国的,始终处于强国的包围之中。

建国后,韩氏一直在夹缝中挣扎求生,但也有其高光时期,那就是韩昭侯申不害的“技术性”治理改革,给韩国带来了伟大的治理。然而,韩昭侯只是一个保守的国王,并没有为韩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失去了乘势而上进行改革自强的打算;韩昭侯与秦孝公生活在同一时期,商鞅变法使秦孝公成功,也增强了秦国的实力,而申不护的变法虽然把韩国带入了大统治,但申不吉死后,韩国的局势却急转直下。更糟的是,最后被毁掉了。

朝鲜“将军”、“宰相”政治制度建立后,韩氏逐渐废除了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侍清侍禄制度,建立了以君主为首的封建官僚制度;具体来说,就是把三个家族分为晋、晋。后来高丽自立为藩属国,标志着当地封建政权的正式建立。韩景侯被周朝册封为诸侯。从此,朝鲜正式进入诸侯行列。当高丽攻陷郑国时,韩宣惠王采用“王”的称号,成为王。爵位的变更,标志着君主权力的提高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初步形成。

建立以“总理”为首的文官制度。 “君临术”被朝鲜君主不断使用,标志着中央集权君主政体的不断形成。到了战国时期,韩国效仿魏国,在朝廷设立宰相,并建立文官行政制度。宰相的权力是为了协助和配合王权而存在的。是君主权力的重要补充和保障。汉朝的宰相由君主任命,可以随时更换。总理以下,各级官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建立以“将军”为首的武官制度。战争频繁。朝鲜君主非常重视军事。他在君主之下拥有将军职位。君主随时任免和派遣“将军”。 “将军”在君主的权威下有训练。官兵的权力和指挥行动;将军,又称将军,是中央官僚机构中武官的首领,地位仅次于总理。此外,韩国还建立了专门为君主和宫廷机构服务的制度。该系统同时兼任行政机构,两者的行政职能并未完全分开。

韩国建立了以县、县为主的地方行政体制。但县与县之间尚未形成固定的管辖关系。边境县属县管辖,内地县属中央管辖。县、县的军事事务,归中央管辖。权力和最高行政权掌握在朝鲜君主手中,郡县长由君主直接任免。

韩国的政治体制相对复杂。选官制度长期保留。只有君主才有赏罚、礼仪、刑德、荣俸等手段来监督和控制大臣。随着韩国的不断发展,逐步制定和完善了国家的各种制度,如官员管理制度、俸禄制度、法律制度、军事制度等。但是,韩国始终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封建官僚制度。世清的贵族制度贯穿其中。这与申部不同,与改革不彻底有很大关系。

对于韩国来说,成功是由“术”决定的,失败也是由“术”决定的。辛布哈的手术为何失败?笔者将从韩国政治制度的弊端出发,分析申武下改革失败的原因?

韩国政治制度的弊端。韩夷侯、韩昭侯时期是朝鲜的防御时期。韩乙侯卫国十年。没有重大发展,也没有重大战争。然而,他失去了领土,两次被魏打败并割让。马陵;韩昭侯执掌国家三十多年,特别是申不来变法时期。朝鲜大治,诸侯不侵攻,造成难得的短暂治理。

然而,韩昭侯注重君主的“技术”治理,并没有建立统一的法令。结果,汉昭侯之后,没有进行改革,国内形势急转直下。他只能在大国的夹缝中生存,依靠强大的国家生存,在政治和军事上软弱的时候就被打败了。早期被秦国灭亡,成为战国七雄中第一个被灭亡的诸侯国。那么,韩国的政治体制有哪些缺陷呢?

“技术”治疗疾病导致韩国混乱和衰弱。申不害在汉昭侯时期的变法几乎与齐威王的变法同时进行,但其成果却远远超过了齐国;申不害的“术”论主张君主的绝对集权,重点关注君主统治臣民的方法,强调君主的专制技巧。它本身就存在诸多弊端,也是改革不能彻底推进的原因之一。

申不虎变法与商鞅变法最大的区别在于,商鞅牢牢抓住了国家建设的关键,以法律的形式向社会公布了各项变法的内容,从法律上消除了宗族特权,并彻底剥夺了他们的权利。尊贵特权;申不哈的“术”治本来是用来惩罚官员的,现在却成了君主控制大臣的术。这种权力随着君主意识的变化而变化。一旦作为治国的主要手段,必然会扭曲法律法规,使法治形同虚设。

韩昭侯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韩国的贵族势力非常强大。赵侯发布新政令时,常常听取他人的错误意见,使政令不能坚决执行;申不哈执掌朝政十年。这些年来,法治薄弱,法治扩大,依靠各种秘密手段巡查官员,导致人人自危。

久而久之,政治治理就会变成政治尔虞我诈,君臣不和,官场就会成为尔虞我诈的场所;马基雅维利主义将渗透到韩国的外交和内政中,造成皇子之争、辅臣权力、重臣权力。为了权力,他甚至勾结敌国,劫持国王;总之,汉昭侯倚仗武功,久而久之,导致了无数阴谋、内讧、危害国家。

“技术”治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韩国面临的问题。毕竟,技术治理是整顿官方治理的手段,也是君主掌握的权力阴谋。 “科技”治理的本质是人治。人类统治的好坏全取决于君主。汉昭侯时期,技术的统治还勉强够用。如果后世的统治者没有韩昭侯那样英明,那么技治就是国家混乱的根源。所以韩非子说,韩国因术而亡。

韩国实行贵族制和官僚制的双重政治制度。战国时期,贵族集团是各诸侯国强大的保守力量。改革必然触及贵族的利益,必然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商鞅通过法律制度消灭了贵族的特权。申不哈的“技术性”治理改革并没有触及贵族集团的利益来换取改革。他对贵族势力采取妥协的态度,使得新法无法实施,改革的成果大打折扣。

辛布尔改革期间,他使用贵族宗族成员,同时采用任人唯贤,采用官僚机构。朝鲜贵族中,虽然有一些才华出众的人,但大多数都是能力平平的人,比如宫忠、宫忠。叔叔甚至垄断了政府五十年,加速了韩国的衰落;世家垄断权力的格局与重视文职将领的格局是不能调和的。整个王朝,韩国都无法克服宗族贵族对权力的垄断。无害化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强大的阴谋排斥人才,导致人才引进政策失败。汉昭侯申不害的变法,也采用了人才政策,提拔人才,按职任用,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废除家族、家族的官吏制度。广纳人才是一句空口号。韩国与其他诸侯国一样,推行贵族政治,造成人才流失。这些人才没有办法晋升,只能另谋出路。

强大的阴谋也引起君臣之间的猜疑和冲突。权臣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会不择手段地排挤文官将领和人才。这是一件小事。这些重臣甚至可以引进外国军队来劫持国家的君主。由此可见君臣之间的勾心斗角。奸臣上台,隐瞒良善,国家日渐衰弱。韩非多次劝告朝鲜国王要努力工作,但始终没有被采纳。统治阶级的颓废与平庸,让韩国失去了最后的复兴希望。

回顾秦国,对于人才的使用有一套法律制度,特别是实行奖励农耕和战争的制度。秦国的农民乐于耕种,士兵乐于打仗,各地的人才都聚集到了秦国。这也是秦国的任用人才制度。优越感的体现;而正是在一代又一代的大批文职将领的帮助下,秦国最终富强起来,统一了天下。

事实上,秦统一的过程就是一个以平民将军为主的官僚制度逐渐战胜并取代贵族制度的过程。社会要发展,国家要进步,就需要人才,特别是在社会变革时期。发展密切相关,韩国的衰落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人才政策失败的影响。

总之,与秦国相比,韩国等五国也十分重视法律,但都深受周公礼制的影响。他们并没有完全抛弃不符合新时代的礼仪制度,也没有能够彻底落实法治。另一方面,秦国的法律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能够以法律的形式将赏罚纳入农耕政策和战争政策中。因此,秦国军事强盛,国家富强,发展领先于韩国。

概述笔者认为,申不哈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术”有余而“法”不足。改革开放中,注重君主的权力运用,忽视法治建设。没有法律的保护,就无法遵循。从根本上解决韩国面临的问题。申武水去世后,韩国局势急转直下。 “技术”改革只给韩国留下了“阴谋和权力”。

变法的失败与韩国君主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有很大关系。随后的君主中,只有汉昭侯支持变法。反观秦国,秦孝公之后,经过秦惠文王、秦宣太后,秦昭襄王和嬴政都坚持商鞅的法治。可见,韩国并没有形成一个由有能力的人组成的领导集团。韩昭侯死后,变法的执行者没有继任者。

韩国的保守势力太强大了。辛布哈的改革并没有消除贵族对改革的影响,也没有剥夺贵族众多的权力。相反,他们用妥协政策换取改革。结果,不仅改革成效大减,还遭到了贵族势力的反击。

我们还看到,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慎到、申不害分别主张三种不同的治国方略:法治、武治、技治。法律是健全的法律制度,武力是君主的权力和权力。术主要掌管军政大权,是指君主控制臣民、运用权力、实施法律的手段或策略。执政的主要目的是查出官员,防止他们滋事,维护君主的独特地位。因此,申不哈的改革只是君主统治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政治制度、经济社会发展的彻底改革,当然会失败。

讨论 笔者认为,独立于金国庆、大夫家族的汉族政权,在建国之初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政权。它与脱胎于母体的金朝有着本质的不同。随后建立了以君主为主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从中央到地方政府,自上而下建立了各级官僚机构和行政制度。最高管辖权掌握在君主手中。随着君主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实行郡县制,让中央政府控制地方政府。管辖权得到加强。

韩国虽然进行了神不勒变法,但在战国中后期,贵族势力、宗族势力拒贤、抵制变法,严重侵蚀了韩国的政治制度;韩氏政权的外部环境也十分危险,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战争状态和极其恶劣的地理和地缘政治使其被列强包围。双方的外交策略最终得罪了所有强国,韩国最终被历史所淘汰。

参考:《韩非子》、《战国策》、《七国考》、《资治通鉴》、《汉书》、《史记》、《左传》等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