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休闲娱乐 > 8.8到4.9,抄得太厉害了,我深信

8.8到4.9,抄得太厉害了,我深信

2023-10-01 01:19

  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我的胯部太绷了。

  电影有十几部,但没有一部票房过亿。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整体质量低,烂片多,缺乏吸引力。

  如果让宇叔选一个代表来投诉。

  一定是这样——

  《阳光姐妹淘》(中文版)

  余叔以为它的名声会传遍天下。

  但是没想到票房这么差。

  上映6天票房仅6000万。

  看得出来,大家对于这种国产翻拍已经失去了信心。

  这并不是韩国国产电影第一次被翻拍。

  这次有点不同。

  之前翻拍的大部分题材在中国并不知名。

  可能很多观众都没听说过原著。

  但是韩国原版的《阳光姐妹淘》太经典了。

  在豆瓣上,已有超过50万人评价,给出了8.8的高分。

  优于98%的喜剧,豆瓣TOP250排名第134位。

  很难找到一部将女性友谊、个人成长和时代变迁完美结合在一起的电影。

  再加上恰到好处的笑点和韩式煽情,看了两个小时还是会意犹未尽。

  即使看了很多年,我仍然能瞬间回忆起感人的情节。

  雨叔看之前还抱有一点希望。

  我认为这不会特别糟糕,因为我有脚本背景。

  或许,没看过原著的观众能感受到一点新鲜感。

  但是只要你看过原版,你一定会像鱼叔一样——

  整个过程我如坐针毡,内心没有一丝波动,挤出一丝微笑和泪水。

  不出所料,豆瓣评分4.9,还在持续下滑。

  翻拍经典对于很多导演来说都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我不知道包贝尔有什么样的勇气,但他不得不面对困难。

  显然,这是最后一部失败的导演处女作《胖子行动队》。

  豆瓣评分只有4.2。

  这次他做了什么?

  问题是:

  他什么也没做。

  剧情复制,人物复制。

  连镜头的动作和构图都完全复制。

  让我们从头开始吧。

  也是从闹钟响起开始的。女主角起床,做早餐,照顾丈夫和孩子。

  中途照镜子,摸着鱼尾纹,感叹自己的衰老。

  一切工作完成后,他看着窗外的女学生,开心地笑了,片名也慢慢出现了。

  不能说和原版开头相似,只能说一模一样。

  一帧一帧地翻拍,真的有必要吗?

  接下来的事情更糟糕。

  大家一定有印象,在原版中,主角一行人去了女子学校,故事发生在韩国特定的时代背景。

  于是她们在班里组成了小组,甚至还出去约了其他女校的小组。这符合当时的社会氛围,也属于韩国一代的青春记忆。

  国内版本,除了将时间改为1997年外,还将女子学校改为不分性别的普通高中。

  其他地块保持原样。

  有几个女孩还像以前一样三五成群地打架。

  这完全脱离了中国大多数人的青春经历,很难引起共鸣。

  要知道,翻拍版绝不是葫芦娃的翻版。

  因为国情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也不同。

  导演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将原著剧本本土化。

  不过包贝尔这次翻拍,却把本来很合理的剧情放在韩国,放在中国。

  这一切都变得极其不一致和扭曲。

  糟糕的不仅仅是情节。

  还有,抄袭剧情后,制作水平全线下滑。

  首先,整部影片充满了夸张、庸俗的审美。

  忘掉遵守花道的艰难。

  回到中学的时候,我特意在屏幕上装满了滤镜。

  男偶像一出场,都是亮起来、亮起来,练习“帅气闪亮”。

  为了表达女主角内心的混乱,粉红色的气泡从空中落下。

  原版中,男神悄悄为女主角戴上耳机,致敬经典爱情片《初吻》的魔幻触感。

  相反,他消失了。

  其次,时代符号的疯狂堆叠。

  原版做的很好吗?

  然后我会更换并添加更多的填充物。

  小虎队,香港回归,单天放评书,张晨评书……你唱,我出场。

  抱歉。

  谁不会堆砌符号呢?关键是将它们融入到剧本中,而不显得生硬。

  以最流行的歌曲为例。

  选歌一般,弹奏更一般。

  当时的热门歌曲大多是海峡两岸、三地流行歌曲的混合曲。

  可以与原版中的《Sunny》进行比较,但它也是英文歌曲《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

  当时中国有多少中学生听过这首歌?

  实在是太分裂了!

  最让于叔生气的是主题的表达。

  原版真的只是一部青春电影吗?

  如上所述,它不仅描绘了青春,还呈现了韩国过去二十年的社会变迁和阶级分化。

  这是最重要的部分。

  比如原版中最经典的一段就是阳光姐妹的第二次打架。

  这个场景与当时韩国如火如荼的民主化运动结合在一起。

  不仅提供了宏大的场面,也诠释了青春期热烈的情感。

  加上女主角哥哥的性格,他同情工人阶级,也是运动的一员。

  仅仅一根辅助线,就勾画出了当时韩国社会的状况。

  国内翻拍也拍了这个片段,只不过整个背景变成了城管打小贩。

  哥哥的性格变成了摇滚青年。

  历史被窃取,变成了一场闹剧,完全失去了社会表达力。

  还有一点,原著电影充满了非常鲜明的女权主义色彩。

  原著中,姐妹团毒舌少女的角色,人到中年,却遭遇丈夫出轨。

  为了反击,还背叛了她。

  来吧,互相伤害,互相严厉。

  这很符合她的性格。

  翻拍中,丈夫在三亚给她买了一套公寓,送了她一辆跑车,所以她选择彻底原谅他。

  没有人有这三观!

  在女性题材的电影中看到这样的待遇,确实引起了身体上的不适。

  最后的葬礼场面,甚至让宇叔尴尬得脚趾都绷紧了。

  看着几个互不相撞的角色表演着著名的葬礼舞蹈场面,我实在无法激起任何感人的泪水。

  毫无疑问,《阳光姐妹淘》这个翻拍真的很糟糕。

  但是你真以为包贝尔不明白拍摄不佳的原因吗?

  其实他家境很好。

  在采访中他自己也说:

  “我太新了(作为导演)。拍《姐妹淘》这样的电影是找死吗?无论你怎么拍都会被骂。如果你拍得和原版一模一样,你会被骂。人们会问你为什么要拍。?但如果你不按照原版拍,你也会被骂。人们说拍得那么好,你改了什么? ”

  既然如此,明知会毁掉经典,为何还要一意孤行?

  因为在中国,翻拍是最简单也是最赚钱的方式,尤其是对于能力不大的创作者来说。

  更何况还有很多人连版权都不想买。

  大量翻拍,能取得票房和口碑双丰收的只有少数。

  但大部分还是成了炮灰。

  例如,《追捕》于2017年发布。

  原版电影在20世纪70年代风靡中国。

  新版导演请来了吴宇森,名气不小。

  还有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的电影明星参与。

  大导演+国民IP+国际化,应该会爆。

  可惜最终票房失败,豆瓣评分4.5,老吴名声尽毁。

  拜托,即使不考虑国情,时代也在进步!

  已经是7102年前的事了,《追捕》讲的故事确实已经过时了。

  翻拍要想成功,必须做好两件事。

  首先,选择文本。

   以《阳光姐妹淘》为例,虽然它的剧本确实很棒。

  但它的民族特色和当代特色太明显,根本不适合翻拍。

  所以即使是评价还算不错的日本翻拍版,也与原作相差甚远。

  日文版《阳光姐妹淘》

  第二,因地制宜。

  一定要根据国情进行适应性调整,避免水土不服。

  不要因为有现成的剧本就偷懒。

  我们也要与时俱进,避免被时代脱轨。

  照原样携带它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余叔举了两个比较成功的翻拍案例。

  其中一个是今年贺岁档上映的《人潮汹涌》,翻拍自日本电影《盗钥匙的方法》。

  虽然它的声誉存在争议,但其对原著的大幅改编值得认可。

  最终的票房表现对得起这份勇气。

  《人潮汹涌》

  另一部是早年的《十二公民》,翻拍自1957年的美国电影《十二怒汉》。

  这部电影已经很老了,而且两国的法律制度不同,翻拍难度极大。

  但是《十二公民》巧妙地将影片中的人物和细节保持贴近国内情况。

  成为了国产高分佳作,令人敬佩。

  《十二公民》

  当然是最后一句话了。

  余叔还是希望国内电影市场上各类翻拍片越来越少。

  虽然翻拍也需要能力。

  但原创更值得支持。

  毕竟,只有我们最清楚这个故事是否是本地的以及公众是否喜欢它。

  中国的好故事显然有很多。

  有耐心写出我们自己的优秀剧本,这比翻拍任何经典都要好。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