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文学艺术 >

2023-09-20 20:36

前人有言,牵牛象农事,织女象妇功。七月田功粗毕,女 工正殷,天象亦寓民事也。六朝以来,多写作儿女情 态,慢神甚矣。丁亥七夕,偶与瑟轩论此事,倚此纠之

一从豳雅陈民事,天工也垂星彩。稼始牵牛,衣 织女,光照银河两界。秋新候改。正嘉谷初登, 授衣将届。春耜秋梭,岁功于此隐交代。

神 灵焉有配偶,借唐宫夜语,诬蔑真宰。附会星 期,描摹月夕,比作人间欢爱。机窗泪洒。有十 万天钱,要偿婚债。绮语文人,忏除休更待。

况周颐《蕙风词话》云: “曩作 七夕词,涉寻常儿女语,畴丈尤切诫 之,余自此不作七夕词,承丈教也。” 他说端木埰的这首词,“即诫余之 恉也。”

本词上片即以《诗·豳风 · 七 月》为起句。《七月》是《诗经》中 长诗之一,描写周代早期的农业生产 情况,叙述四季的农事及人民的艰苦 生活。对《七月》的理解,注家不 一。朱熹集传说: “王氏曰: 仰观星 日霜露之变,俯察昆虫草木之化,以 知天时,以授民事。女服事乎内,男 服事乎外……”本词作者正是从“天 象亦寓民事”来理解的。第一、二句 就概括了这样的意思。三、四、五 句,进一步叙述,使其更为具体,牵 牛、织女,在银河两界,点明 “七 夕”天象。第六句,揭示气节变化, 正是“秋新候改”。七、八句描绘 “秋新”的情景: 庄稼丰收了,也快 要发放寒衣了。九、十两句是小结: 春耕秋织,这是天象季节告诉人们 的。“岁功于此隐交代”与序中“天 象亦寓民事也”是一样的意思。

换头以“神灵焉有配偶”为转。 “借唐宫夜语”,用白居易 《 长恨 歌》为典,《长恨歌》中有“七月七 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 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句。本词作者认为,这是“诬蔑真 宰”。“真宰”即“天象”。进而作 者指出,所谓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 都是“附会”。现实生活中的织布姑 娘是什么情况呢? “机窗泪洒。有十 万天钱,要偿婚债。”如果我们结合 《清诗铎》中邵长蘅的《财婚》 一 诗,从反面加以对照,词人的冷静而 现实的目光,不能不说是严峻的。正 是从“机窗泪洒”的现实出发,词人 以“绮语文人,忏除休更待” 为结 句,一扫往者七夕“多作女儿情态” 的艳词腔调,而发出令人深思的规劝 的呼声。

这首词的思想和艺术特点就在于 “倚此纠之”四个字上。首先,词人 对“七夕”的看法就有不同,他是 从“天象亦寓民事”上去思考的。这 就把传统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 女……”丢到一边去了。其次,词人 巧妙地反用《长恨歌》的典故,作为 “纠之”的根据,反对如此这般“比 作人间欢爱”。从诗词创作构思的角 度说,这种立意翻新的精神,是值得 我们思考的。第三,“机窗泪洒”一 句,另辟境界,构成此词的奇峰,于 主题“七夕”,于“民事”,关合甚 密,可谓之奇笔奇句,这在别的词中 是很少见到的。

有人以为词人的这种思想迂腐, 这就难说了。用美学理论来分析,只 能说由于作者审美感情的主观色彩不 同而致。这并不是件奇怪的事情。见 仁见智,不能强求统一,但况周颐是 接受这首词的规劝的。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