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历史事件 > 马谡街亭失落的历史悬念:马谡为何一定要被杀?

马谡街亭失落的历史悬念:马谡为何一定要被杀?

2023-10-10 06:16

  说到马谡,“迷街亭”就是他的“死亡符”和“断心刀”!最终,诸葛亮被迫“含泪杀死马谡”。其实,《迷街亭》的故事并不复杂。无论《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录制的内容基本都是相似的。然而,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其中很多问题都值得深思:

  首先,诸葛亮为什么要杀掉马谡?街亭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位于甘肃省秦安县东北部,距县城约40公里。它是龙山脚下四川路北段的一块空地,宽约2公里,长约5公里。这里山为高谷深,形势险要,清水河拦路。是长安至天水县唯一一条较为平坦的通道。汉代时,这里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南大道。被历代军事家视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枢纽。这里成为了英雄逐鹿的古老战场。

  建兴六年,诸葛亮为了完成已故刘备勋爵的遗愿,决定北伐。当时,马谡自告奋勇担任北伐先锋,保卫街亭要塞。诸葛亮曾多次叮嘱他,“街亭虽小,但意义重大,是通往汉中的咽喉。如果守住了街亭,不仅可以阻止司马懿大军南下,还可以进攻”。北魏,若守不住,我军必有危险。”他还专门指示马谡,部队要“依山傍水扎营,谨慎行事,不犯错误”。

  然而,马谡一向任性。他率领着一支25,000人的军队。到达街亭,看了地形后,他嘲笑诸葛亮过于谨慎,认为司马懿不敢入侵如此偏僻的地方。公然违抗军令,不顾军事禁忌,在山顶扎营。

  当时,副将王平向他提议:“街亭山上没有水源,也没有粮道,如果魏军围攻街亭,就断水源,断粮路”。道,蜀军不战必溃。”

  马谡表示:“站得高,拥有压倒性的力量,冒着死亡的危险求存,是军事家的常识。我将把军队部署在山上,让它永不回头。这就是胜利的秘诀”。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